去年,上海年仅5岁的小男孩长达15页的简历火遍了全网:英文绘本阅读每年超过500本、有钢琴、围棋等近10个爱好,去过国内外30多个国家和城市......这份简历不仅碾压了一众同龄小朋友,也让正在看简历的叔叔阿姨们汗颜。
小男孩在简历的“数理”这一栏里写到,自己平时喜欢做科学实验,初中物理知识——浮力、重力等,他通过实验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他还特别喜欢各种思维游戏,比如数独、蜗牛爬井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叔叔阿姨”你们还记得蜗牛爬井的问题吗?小时候数学考试被小蜗牛支配的恐惧还在吗?
深夜发圈,小火花已经感受到了这位家长的焦虑和恐慌,因为这只调皮的小蜗牛总是向上爬几米,又向下滑几米,反反复复让人抓狂不已。
别急!火花L5的相关课程介绍了蜗牛爬井的三种情况,不管蜗牛怎么爬、什么时候爬,我们都能轻松应对。
基础型-1
为了让孩子能够彻底掌握蜗牛爬上爬下这类题的本质,火花课上先从最基础的“蜗牛只向上爬”讲起。
- 题目:小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井里,每天可以向上爬5米,井深20米。要用几天才能爬出去?
学过乘除法的小朋友,一下就能看出要用除法来解决。
方块猴的蜗牛造型很别致哦!
用公式表示为:
- 爬井天数=井深÷每天爬的距离
经典型-2
蜗牛爬井最典型的题目就是小蜗牛每天白天向上爬,晚上向下滑。这不,前一节课刚刚爬出来的小蜗牛又掉进井里去了。
- 题目:这只小蜗牛前几天爬得太累了,白天可以向上爬5米,到晚上要下滑2米,几天才能爬出去?
这道经典的蜗牛爬井问题,让很多小孩甚至大人觉得难上加难,其实是没明白这类题目的本质——周期问题。
孩子在学前阶段已经接触过很多关于周期的知识,从大自然中的四季变化到数学中的数字周期以及图形周期,因此孩子对于周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蜗牛在爬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爬5米,掉2米,再爬5米,再掉2米这样的一个循环中,直到最后爬出来为止,所以蜗牛“爬爬、掉掉”的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要理解这个周期也不难,爸爸妈妈可以在纸箱上画20个格子当做井深,就像下图这样。
每一次操控小汽车向上走5格,再向下退2格,模仿一天蜗牛实际爬的米数。让孩子数数看蜗牛爬出去需要几个周期,也就得出了最后的天数。
通过实物演示可以得出蜗牛需要6天才能爬出去。现在我们需要学会利用周期规律去列式计算。
通过刚刚的实物游戏,已经得出小蜗牛最后一天的白天已经爬出井口,不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所以要减去最后这天的5米,也就是前面几天一共爬了15米,每天实际爬3米。又回归到求15里面有几个3,5天再加上最后1天,所以小蜗牛爬出来一共需要6天。
图片来源于火花课件
用公式表示为:
- 剩余距离=井深-白天爬的距离
爬井天数=剩余距离÷每天爬的实际距离
最后天数=爬井天数+1天
到此,你以为蜗牛爬井问题终于搞定啦?!
蜗牛爬井类问题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如果稍不注意,还是会掉入“坑”里。不信?试试这道题:
- 题目:小蜗牛又……掉进了20米深的井里,第一个白天向上爬5米,到了晚上就睡觉。本想第二天再爬5米,结果又滑下去2米,第几天才能爬出这口井呢?
图片来源于火花课件
这是火花课程关于蜗牛爬井问题讲解的最后一种题型,也是最复杂的一种题型,小朋友开动脑筋吧!
小蜗牛爬井的套路真多,但是这既加深了孩子对于周期概念的理解,也进一步锻炼了孩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蜗牛爬井问题,火花L5课程通过基础型→经典型→复杂型,讲解得这么详细,还怕孩子日后遇到类似的牛吃草问题时做不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吗?
写在最后
今天的文章内容是关于蜗牛爬井的经典数学题。说到蜗牛,我总会想到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这首诗——《牵着蜗牛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教育本就是一个生命体和另一个生命体的对话,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大人。孩子的成长,即是父母的修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