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岁末,北京的教育格局放了一次双响炮:12月27日,丰台区对外宣布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的招生时间表,大兴区公布清华附中大兴学校的进展情况。
格局之变,是北京教育2019年最大的特点。一些学校办着办着就没了,挂上了高大上的新校名;一些新建学校拔地而起。还有部分的新学校在秘密运作中,相信会择机对外公布。
北京教育格局之变,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区域内的优质教育不断扩张,兼并了区域内相对弱势的学校;另一个是区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对弱势地区合作办学。形成了庞大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全北京目前有158个教育集团,三分之二的学校在学区内。
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哪个区动作慢一些,哪个区的家长焦虑感就会重一些。
中国教育强区,北京首屈一指。
但这是综合实力,北京各区教育水准错落设置,一直存在不均衡现象
在北京教育格局之变中,南城的位置开始进入了缓慢爬坡的状态。
家住在北京南城地区的家长,一直都面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的自卑感,有钱有路子的家庭,想方设法把户籍和孩子的学籍“移民”到西城或海淀。但这几年,南城的教育格局正在发生蔓延式的改变,有些学校一挂牌子,让很多家长心情豁然开朗。南城的家长也开始傲娇起来了。不可否认,南城的教育格局至今依然存在难以根治的后遗症。
所谓南城,已经把宣武区开除了,因为宣武已经被西城合并了。目前的北京南城包括丰台和大兴。
在历史上,丰台和大兴的教育在北京不占优势。
朝阳和丰台的教育状况以前大致相当,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上,朝阳先行一步,以大手笔逐步扭转落后的基础教育。对外宣称,2020年实现优质教育覆盖率100%。
丰台压力大了。
但丰台这五年开始发力了,大面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了包括四中、人大附、十一学校等一批区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一共引进了区外20多所优质校,合作办学。丰台比较低调,只说2020年实现优质教育覆盖率80%。
丰台的优质教育传统意义上三驾马车:老牌示范高中十二中和丰台二中和十八中。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开始招生,虽然这所学校刚刚创办,但挂的是人大附的校名,校长是赫赫有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汤步斌。今年首招高中,相信老牌的十二中也会感到压力的。
地处南站地区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是新校名,这几年经历了三次换校名。这所学校有无限的可能性,因为校长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老校长蔡晓东。蔡晓东为人沉稳、低调,但抓教学,尤其是提升一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有独门的功夫。
而鼎鼎大名的北京十一学校一下子在丰台签了三所合作办学的学校,位于丰台区岳各庄的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建设规模为30班,学位1200个,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位于丰台区石榴庄南里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规模为24班,学位约1000个,计划2020年投入使用;位于丰台区南苑乡石榴庄村的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原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27日公布的消息说,学校将于明年9月份正式招生。意味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在中国基础教育具有神话般色彩十一学校老校长李希贵退居幕后,我猜测他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幕后不断复制十一学校的模式,来回应这么多年来的各种质疑。
丰台和传统教育强区西城、海淀、东城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比不上后起之秀朝阳,但丰台的确在爬坡了。今年的理科高考状元出自丰台十二中,提振了丰台教育自信。我就见过几个家长,其中有一个是博士,孩子明年小升初,觉得弄到海淀上学,劳民伤财,丰台教育发展的还不错,计划把孩子留在了丰台。
南城里,大兴的教育地位一直徘徊不前。我对大兴的教育一直怀有好感的,一个纯主观的认识。我刚到报社工作时,有一个专版,刊发学生的随笔,记得有一个大兴黄村一中高中生,经常写一些情感类稿件,文笔流畅,情感丰富。我发了不少。觉得大兴黄村一中的教学质量不错。再后来,大兴黄村一中改名大兴一中,估计是认为黄村一中的校名太土了吧。这也是大兴唯一一所市级示范高中。
时过境迁,大兴的教育格局也发生了改变。27日宣布清华附中大兴学校进展,无疑是一次新的举措。清华附中大兴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优质学校。清华附中的校长王殿军是北京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一面旗帜,他说,会一如既往的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说明大兴这所新学校会带有百年名校清华附中的基因。未来值得期许。
而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今年2月才挂新校名,学校秉承人大附中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全方位共享人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无疑是大兴教育的一个福音。人大附经开开局非常好,今年北京高考理科第三名出自这所学校,我就被打听了好多次,都在问,这所学校咋样啊。其实我不是非常了解,这要挂人大附中的牌子,都差不了。
今年9月,位于大兴西红门的国际化民办学校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挂牌,首批学生入学。这所学校非同小可,其总校校长是大名鼎鼎教育大家、原四中校长刘长铭,执行校长是教育名家、原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这两个大腕合作搭台,未来肯定会给大兴乃至北京的基础教育带来声响的。
客观而言,大兴的教育格局调整步子有点小,尤其是引进校,动作不大。前几年有几所引进校,一直不温不火。相信,随着清华附中介入,会给大兴教育格局带来新气象。
对于北京教育格局之变,我之前一直用“北京优质教育进入大连锁时代”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实际上,我带有一定的疑虑。改变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除了资金、教育管理模式之外,最核心的事两个要素,师资和生源。一所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校,挂名牌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不是三年五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生源,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
南城的家长,是否还在劳民伤财往海淀、西城移民,就要看丰台和大兴这两个区的教育能不能给家长带来实际的获得感了:能不能在家门口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而不仅仅是消费一块名校的牌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5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