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崔艳新 赵若锦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服务贸易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贸易逆差持续收窄,结构持续优化。1-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4392.7亿元,同比增长2.6%;服务出口15772.3亿元,同比增长9%;服务进口28620.4亿元,同比下降0.7%;服务逆差12848.1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为15135.5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服务进出口整体增速8.1个百分点;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34.1%,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

中国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国服务进口和出口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仍逆势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2018年,全球服务出口保持4%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发达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3.4%、6%;全球服务进口保持3.9%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发达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进口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3.2%、6%。相比较而言,中国服务出口保持7.3%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美国服务出口年均增速(4.6%),也高于全球服务出口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进口保持年均13.6%的高增长速度,远高于美国服务进口年均增速(3.2%),高于全球服务进口年均增速9.7个百分点。

中国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刺激全球服务市场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2009-2018年,中国服务出口规模由1225.6亿美元增长为2668.4亿美元,规模增长了1.2倍,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占比由3.4%提升为4.6%;进口规模由1459.8亿美元增长为5250.4亿美元,规模增长了2.6倍,在全球服务进口中的占比由4.2%提升至9.4%,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中国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7%,对世界服务出口的贡献率达9.3%;进口同比增长12.3%,对世界服务进口的贡献率达14.9%,中国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服务业转型升级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条件

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为52.2%,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9.7%。同时,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动服务贸易逆势增长。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促进了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2019年1-10月,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6.9%和11.3%,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0.3和4.7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1-10月,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475.4亿元、684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9.5%。

服务外包产业逐步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服务外包规模较快发展,1-10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1487.9亿美元,执行额99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01.7亿美元,执行额61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8%、9.9%。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10月我国管理咨询服务、测试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分别为2.1亿、21.3亿、3.1亿、3.8亿、7.1亿、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9.2%、65.4%、53.6%、72.3%、34.7%、36.5%。服务外包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1-10月,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稳居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前五大市场。其中中国承接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28.9亿、101.3亿、56.1亿、34.7亿、2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7.7%、18.8%、7.8%、0.9%。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贸易注入新动力

数字服务贸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的新趋势和新动力。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成为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各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巨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都积累了较强的优势。“十三五”以来,我国软件出口规模明显提升,持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2018年我国软件出口执行金额412.3亿美元,同比增长9.8%;与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3%,在信息技术服务中的占比达30%,云服务商规模和实力仅次于美国;数字内容领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9-2019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由1.1亿美元增长为115.9亿美元,11年间销售收入增长了104倍。

数字技术驱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从进出口规模来看,2019年1-10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为15135.5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服务进出口整体增速8.1个百分点;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34.1%,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分别为293.6亿元、44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19.1%。从出口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额为7959.8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整体增速4个百分点;在服务出口额中的比重为50.5%,比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分别为378.9亿元、296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19.1%。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促进服务贸易联动发展

服务领域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以来,我国进一步简化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新增批复设立了6个自贸试验区,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娱乐、增值电信等领域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先后修订了《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服务目录》等5个服务贸易领域关键重点目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与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出台多项举措,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与监管模式,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13个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并启动了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重点领域服务贸易不断取得新进展。此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服务贸易平台呈常态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中国乃至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提供新平台。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推进完善了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在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服务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自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17个省市(区域)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试点地区逐步放宽或取消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鼓励新兴服务出口和重点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实行免税,符合条件的可实行零税率。随着政策效益的不断完善,政策红利逐渐显现,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服务出口额不断增长,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17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合计39870.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76.7%,高于全国增速5.1个百分点。其中,17个试点地区服务出口额为13749.9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国出口增长速度3.5个百分点;17个试点地区服务进口额为26120.2亿元,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进口增长速度5.8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系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472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