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电新锂电观点
东吴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朵红:
政策端,欧洲美国政策持续利好,国内20年政策预计友好。这轮行情的启动是11月初德国传出单车补贴从4000欧元到6000欧元,而且补贴周期延长5年,后续还需要政策的确认,但是德国政策是全球政策的拐点。8月份我们发过关于欧洲碳排放的报告,今年4月份欧洲提出2021年碳排放95g的要求,2030年到67.5g,达不到则罚款,加速推进欧洲电动车的进程。第二是昨天美国议员关于电动车的草案,具体是把销量额度从20万辆提升至60万辆,目前政策还没确定,但是提供了一个信号,议员美国本身也在关注美国新能源车的推进,政策层面的认可度是在提升的。中国,每年年初都会对当年的补贴政策进行一个修订,15年开始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的销量和结构做一定的调整,过去两年销量超预期、补贴金额也超预期,所以补贴退坡的幅度是比较大的。但是今年销量明显低于年初150万辆的预期,所以预期政策相对友好。大方向可能是上半年不退坡,下半年退20%左右甚至更好一些。从补贴金额来看,去年国补+地补一共900亿,今年国补360-370亿,加上上半年地补一共500亿左右。明年补贴略微退坡,销量增长40%的话,大概明年需要300亿补贴,这样算21年完全退出的趋势有点过快。同时电动车2035规划对2035的电动车占比上调了5个百分点。因此从政策维度来看国家是非常支持的,也有可能超预期的空间。
2020年是新平台新周期的开始。特斯拉model3到明年上海国产化,已经是被认可的爆款,接下来modelY更加爆款,紧凑型SUV定价比model3低4000美金。明年夏天美国上市,10月份国内上市,量预计超预期,可以支撑特斯拉百万计的销量。大众明年MEB第一款车ID3欧洲正式上市,前面也公布了下线的消息,大众自己规划了20-25年的规划,今年10万辆,明年40万辆,2025年300万辆。花巨资投入的第一款电动车车型销量是址得期待的,后续ID crozz等其他车型及PPE平台车型上市,大众未来也会有爆款车型的推出,值得期待。另外宝马新I3版本,INext,奔驰的EQC,我们有个专题深度梳理。明年是平台车型的预演,后面更多,是持续放量的过程,这是爆款带动整个电动车的需求,类似当年苹果智能手机的切换进程,需求会强于预期。
销量角度,2020年国内和海外均为电动车销量大年,到2025年复合增速30+%。今年国内115万辆左右,海外100万辆左右,明年中国市场预期在150-160万辆,我们预期在170万辆左右,国内确定的特斯拉国产和合资品牌的放量。11月份合资品牌新车型销量已经过了1万台,明年这块有30万台左右。国内政策端可能会鼓励出租车和运营车辆。
海外,欧洲明年会有50%以上的增长,美国如果政策落定,增长可能超预期,不落地因为modelY的推出也能带来较高增长。所以明年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都是高增长的态势。2021年靠新车型仍有40%的持续增长。看2025年,电动车销量,未来几年复合增速30-40%之间,实际上如果有爆款车型出现可能会有超预期的高增长。目前看2023年实现生命周期的平价,2025年实现购置成本的平价,销量持续高增长的态势是非常确定的。
LG供应链明年采购需求翻倍增长。在整个背景和趋势之下,大众、特斯拉、宝马增长比较确定,对应的也是这些车型的龙头供应链也有高确定性。电池这边最确定的是宁德时代和海外的LG,不轮从资本开支还是在手订单都是很有竞争力。LG供应链我们测算明年增长是翻倍的。中国供应链经过两年的增长,也得到LG的认可,明年份额会有显著的提升,一些LG意向采购的材料龙头明年会有2-4倍的采购增长。
材料环节利润率底部回升。各个环节来看,经过过去几年补贴到销量超预期到利润超预期再到产能周期的演进之后,现在产能周期的影响在退出,各个环节的盈利能力在底部区域。往后看,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都是稳步往上的。一方面,目前已经充分洗牌,龙头已经走出来,各环节的利润率也在底部位置。一方面,海外供应链起来,毛利率比国内高,对盈利额能力提升。第三,各环节加快技术进步以及上游环节的布局。
看2025年,中游龙头仍有3-4倍利润空间。从空间的角度测算,政府的目标都是按2025年来看,车企平台的规划也是到2025年,明年开始看2025年的市场空间,一个是量的空间,车今年210万辆,2025年1500万辆,相当于7-8倍增长。动力电池今年110gwh,2025年到900gwh,8倍的量的增长。对应到材料端,还需要考虑到数码和储能的增长,材料段大部分都是在5-6倍左右的空间。上游的钴和锂,碳酸锂空间是2025年到110万吨左右,翻倍的需求;钴算下来是20多万吨的量,考虑到811的应用。同时对龙头公司的盈利做一个测算,考虑价格的下调,龙头公司2025年相对于2019年是3-4倍的利润空间。宁德时代测算下来,2025年是170-200亿的利润,材料龙头也是3-4倍。零部件比如宏发、三花、汇川等,差不多也是3-4倍的区间。因此看2025年利润的空间确定性还是很强的。明年市场情绪好的话会按2025年给估值,整个具体看市场情绪。但是空间是明确的,这个板块会得到资金的认同。
推荐标的:
1)看特斯拉、lg大众的供应。中游环节我们首推宁德时代、璞泰来、科达利。宁德时代,电池端的长期确定性很强。璞泰来-负极LG占比20%,明年单靠LG就有20%的收入弹性,还有毛利率在低位,明年还是中期的趋势都很好。科达利-我们相对独家一些,年中挖掘的,类似电动车中的沪电股份,客户结构比较好,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利润率的提升也比较确定,估值和业绩的弹性也是非常大。另外材料还有恩捷、新宙邦等材料公司。
2)核心零部件环节,我们一直坚持重点推宏发股份、三花智控、汇川技术。宏发股份-高压直流继电器确定性很强,大众、奔驰、宝马都供,特斯拉这边继电器目标也很高,这块的弹性算下来2025年有60收入和12亿利润。其他继电器,汽车继电器推进速度也非常快,明年拐点向上,家电继电器在企稳,整体处于新业务放量确定性爆发,老业务确定性拐点。汇川也类似,新能源汽车业务大投入相对晚一些,进展慢一些,但是海外也在集中突破,今年会有突破,成本、技术优势、韧性会很大,会成为全球龙头供应商,同时传统业务工业自动化明年出现拐点;三花智控,热管理器这块跟宏发类似。
3)上游资源,首先是结构性的超预期,上游确定性很强,12月份开始我们对上游更加重视,因为结构性的超预期有可能会延申至全面的超预期,上游也相对滞涨一些,如果有部分想买滞涨的票并考虑未来的潜力,上游是很好的方向,重点关注华友、天齐、赣锋。
安信电新/汽车/有色观点
电新团队首席分析师邓永康:
先是特斯拉市值再创新高,再是国内多个电动车标的出现涨停,其实11月份以来,在海外多项催化剂的作用之下,电动车板块开启了龙头领涨的行情,当前随着板块情绪的不断提升,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普涨阶段。
从明年来看,我们始终认为行业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部分市场经过今年一年的调整,明年不管是政策端还是供给端都更加友好,海外市场在政策的倒逼之下,更是向上趋势明确,对此我们安信电车团队也再次聚首,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为大家做一个观点的分享。
下面我们就首先有请电新团队首席分析师邓永康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观点。
好的,各位投资人大家下午好,我是安信电信的邓永康,昨天我在进门财经和同花顺也做了相关的演讲,那么今天再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的核心观点。
首先第一个先讲一下国内明年整个销量的展望,我们觉得就是说整个来看,160~180万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数字我觉得还有可能会超,因为上周我在全国汽车批发零售会议上见到李会长跟他做一些探讨,他觉得有可能明年还是会做到200万辆左右,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先以160~180先做一个预期,这个预期我觉得是来自于几个方面,第1个方面就是关于政策这一块,政策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版本传出来,我觉得是目前来说我觉得两个方面是可以考虑的,第1个方面就是今年我们的补贴其实没用完,财政部给的是350亿到370亿,实际按照今年的销量,我觉得能用到250亿左右已经不错了,大概还有110亿的盈余。
然后另外一个方面其实最主要就是什么?近期从10月份以来,我们看到海外很多市场其实是在增加补贴的,就在我们补贴退坡的时候,人家是反过来增加补贴的,那么等会我会讲海外一些市场的情况,对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也会是有促进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政策端可能是会超预期的,从时间点上过去两年都是在春节前倒数第2天左右出政策,今年因为过年比较早,我估计可能要到2月份才会出详细的政策。对于产销量来说,我们觉得从几个方面可以去看,一个方面是从to B端,我觉得明年增量大的部分,主要是在出租车这一块,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增量。对于今年来说,出租车方面是出了很多政策的,尤其像北京在这两年换出租车大概给7. 4万元左右的补贴,持续到2020年的12月31号,包括上海也有相应的一些政策,最近我们从一些微观的角度去看,我们在这些北上广深路演的时候会发现,尤其是北京跟上海现在电动车增加的量是开始慢慢往上走了。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就说假设在乐观和中性的预期条件下,那么对应这个就是出租车替换量,我觉得应该会在10~15万左右,因为我们现在全国的巡游出租车大概就在138万辆左右,目前真正意义上百分之百实现就是在深圳跟太原。
这是对于B端来说,B端还有一块就是网约车,今年其实是低于大家预期的,当然说约束的条件,有说交管部门的一个约束,也有关于司机方案的一个约束,这些问题我觉得明年可能会改观很多。
对于C端来说,我觉得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就是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冲击和影响,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自主品牌,其实主要是提升性价比,今年销量比较差,核心原因是什么?补贴退的太急太快。因为以往我们政策都是两年一退,今年是一年一退,而且砍了50%,所以车厂在车型的应对方面是来不及去做调整的,就是这个东西不是做一个软件或者做一个简单的东西,他需要一定时间去调车型,因为过去几年我们都是政策的指挥棒来指挥车企去设计车型,而不是车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做车型,所以这是一方面的一些影响。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明年的核心还是提高它的性价比,因为海外车企和合资品牌确实是来势汹汹,尤其像大众、特斯拉这些品牌,对于我们国内的车企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国内的车企现在重点考虑的把成本降下去,成本降下去有多种方案,一种比如说退回磷酸铁锂,那么另外一种方案CTP技术等等,这些就是车企和电池厂都在共同探讨,我觉得这一块明年应该也是会有一些方案出来。
对于合资和外资品牌来说,给两个代表,一个就是特斯拉,那么最近我们看到他的市值是不断在创新高的,它在全球车企已经仅次于丰田和大众了。特斯拉现在年化的产能可能15万辆左右,我觉得就是说如果考虑爬坡可能在80万辆,但不排除有加快的可能性,所以这个是一方面的,纯增量的。另外一个方面什么?就是合资厂市场里面比较激进的就是向大众的MEB平台推出以后,在今年到明年的11月、12月,可能会有很多车型陆陆续续会上市,那么这个方面我觉得也会是有很多的量出来,具体的车型我们就不去讲了。
这是国内市场的一个情况,海外市场我们觉得未来3~5年是非常确认的。这个3~5年的确认,我觉得主要是来自于几个方面,第1个方面就是欧洲最严格的碳排放的法规,第2个就是财税政策支持,第3个是平台化的车型。我觉得这三个是对欧洲市场是最大的促进因素。在最严苛的碳排放政策,我们之前讲过,它核心东西就什么?他现在目前对比全球来说,欧洲是严格的要降到95,二五年要大概是降到80克每公里水平。这个如果你做不到,我们按2018年的销量去做测算,大概就是欧洲的市场可能面临的罚款是300亿欧元。第2个就是财税政策补贴,我们就举个简单例子,德国以前4万欧元以下的车大概是4000块钱,那么现在它提升到6000块钱,大概就增加了50%左右,我们这边是在减补贴,而其他地方是在增加补贴,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还要增值税抵扣等等,还是有很多措施在做。
所以这是第2个方面的财政补贴。第3个方面其实是来自于车型,因为这个才是最关键的要素。在车型这个问题上,不论说是宝马、大众、奔驰,还是像其他的车厂,比如像标志等等,其实都是有相关的车型,在19年和20年这两年陆陆续续出来,具体车型我就不去讲了,所以我觉得这样看下来,尤其是欧洲市场,未来我们看个7年左右的时间,每年的复合增速算了一下,大概就在40%以上,大体这样一个程度,所以这样来看的话,明年国内市场我觉得总量应该会保持在160~180万辆,如果政策端好一些,可能会冲到200万辆,长期来看国内市场会保持30%以上的增速,然后从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来说,我觉得长期来说它会保持40%以上增速,而且这两年是处于一个转折和加速的一个时间点,这是我们对于整个行业的一个大体的看法。从投资角度上来说,我这边主要是看中游,等会上游和下游,我们有另外的其他同事来做一个就是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从中游这一块来说,我觉得就是说这两年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持续在变好的,比如说在电池这个环节,宁德时代,今年前11个月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52%,在海外市场方面,基本上也就是他跟lg两家,lg可能在很多全球前20大的车企品牌里边,他大概占据15家,都是他在里面做供应商,宁德时代也跟很多车厂去签过,包括在德国的图灵灯厂,也设置了他自己的欧洲的电池工厂等等,这些行为,表示未来整个电池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基本上就中日韩三国,那么如果说的聚焦一点,可能就是lg宁德时代还有松下这三家,那么国内可能就是以宁德时代为主,然后还有比亚迪等等一些企业可能会进入这里边。
对于电池以上的产业链来说可能就会好很多,因为电池以上的产业链部分,它不仅是供中国国内市场,还有供海外市场,那么之前在我们的年度策略报告里边也帮大家做了一个测算,比如说那么可能弹性比较大的,比如说恩捷、璞泰来、当升等等,这些公司可能都在海外lg这种产业链有很多供应,除此之外还有像进入比如说大众MEB产业链的、特斯拉产业链的像什么宏发、三花、还有旭升等等,这些公司都有相应的海外部分的业绩来作为弹性,所以整体来说我们觉得中游建议大家去做重点配置。
从选股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的建议是这样的,首先第1个还是要选核心电池这个产业,龙头标的我们就建议大家选的是宁德时代,那么可以考虑的其他的标的,或者说有一个向上期权的标的,可能就是亿纬锂能、欣旺达,还有就是国轩高科这几个可以做一些关注,这是在电池这个领域。然后在电池上游的材料环节,我们觉得还是优选龙头,并且选在海外供应链里面占比比较高的弹性比较大的企业,那么选下来主要就是璞泰来,还有恩捷以及科达利、当升等等这几个公司,此外还有就是宏发跟三花,当然这个就不在电池材料这个环节,他们走的是另外一个方向。
那么这几个标的我们做一个重点推荐,除此之外,我们觉得就是说从现在电池厂的扩展的节奏来看,明年的速度会非常快。那么不论是说电池厂的扩产,你像宁德时代今年的有效产能可能大概就40个GWH左右,明年要扩到80GWH。海外就是LG这几年就是波兰工厂的扩展节奏是非常快的,今年底大概可能就6GWH,明年大概要活到55个GWH,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觉得一些核心的设备供应商也是值得考虑的。建议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先导智能,以上就是我们电新这边一些观点和看法,主持人。
好的,感谢邓总的分享。
安信汽车的分析师袁伟
其实对于新能源车而言,下游整车销量情况是决定行业需求和景气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接下来就有请汽车的分析师袁伟来从他的角度对下游市场需求做一个解读。
好的,各位投资者好,我是安信汽车分析师袁伟,我们这里重点解读是国内汽车今年的这样一个销量,未必低于了市场预期,以及明年这个市场我们究竟怎么去区分?
然后首先应该说从两方面去理解市场预期,第1个是从总量的角度来说,因为整个现在这个阶段产业投资思维还是比较重视上游,所以说市场还是更关心这样一个产能的数据,但其实站在我们下游角度来说,对传统车这块的一个分析,我们一向是以发展作为出发点的,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说,产量因为今年去库存的这样一个因素,所以这块可能是有影响的。第二个是结构上来说的话,今年下半年以来应该说连续多月每个月都是在30~40%这样一个大幅下滑,所以这一块也是低于市场预期的。
我觉得核心的原因是两点,第1点的话就是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拆分,接下来就说对比16~19年每个月的产量和销量的数据,可以看到,基本上来说的话,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也就是补贴退坡前的最后一个月,销量的数据会迅速的上来,然后去提振需求与产量进行一个对冲,其实核心的因素就是说在补贴退坡前的时候,汽车厂商进行这样一个提前上牌的动作,也就是说销量其实是一个虚的销量,所以这个时候导致是每年像相当于首先来说前期相对过高了,到后面的这样一个前期的数据也是给人压低了,需要去消化这样一个终端这样一个需求,所以这块其实损失也有存在这样一个渠道库存的问题的。
但在今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往年每一名抢装的主力军主要是A00,但今年的话补贴退坡的幅度过大,所以往年抢装的A00在今年是没有实质性抢装的,就是我们说到去年A00的销量还有30万,但计划今年全年估计可能就只有10~3万,对这个的话一下子少了十七八万这样一个水平,这是第1点。这时候我们看到它主要是对库存层面的影响。
第2个是今年下半年下滑的幅度很大,平均每个月有三四十这样一个下滑,其实核心原因就是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这一个产销差,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整个终端的电动车销量很好,但在今年下半年完全相反,核心原因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由于国五切国六导致燃油车普遍相对去年同期价格便宜1~2万,但是统计话我们会发现进入到今年这样一个补贴执行期之后,由于今年补贴不下滑幅度过大,导致终端电动车普遍的价格上调了几千块钱的,所以前后差了两三万。
所以说我们看到是今年下半年整个终端的需求就下来了,所以这两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明年的需求量,我们从总量的角度来说,我们跟电新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当然我们也认为可能会最乐观的状态可以达到200万这样一个水平。
总体来说我们说一下我们拆分标准,主要是从增量这样一个视角来看问题,第1个增量,我们主要是出租车这一块,核心原因是进入到明年的话,我觉得可能的确是现在市场大家都在谈论的是有一个转移支付,这样的话来说这块的一个增量确定性相对还是比较强的,我们目前这个情况全国来看的话,明年可能有10万左右这样一个增量。
第2块我觉得可能也是一个比较确定的特斯拉这一块,因为特斯拉明年国产化之后成本会有20%左右的下将幅度,所以这个时候带动价格其实也有20%的这样一个战略空间,所以说我们看到的就是第1波粉丝贡献销售之后,后续也可以通过降价这种方式来拉动销量,所以这个的话其实我们考虑到爬坡的情况,我们认为最终的这样增量还是有5~10万台水平,相对确定性比较高。
第3个其实合资这一块的话,其实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我们认为对于合资销量影响,它其实是一个倒逼性的这种影响,主要是还是来自于双积分政策,油耗积分这块其实我们知道合资企业的整体相对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这块其实由于终端实在是算不过来,这个事我们可以忽略,但是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新能源积分。
新能源积分的话,对于今年来说,它整个积分,其实合资这边是我们达不到的,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就今年全年来看的话,合资会有83的这样一个积分缺口。这个时候19、20年合并考核的情况下,其实车企会更倾向于在明年的时候完成目标,但是明年的整体的一个目标实际上是需要完成150万的量级的,所以得加上今年83的积分缺口,对应233万积分缺口。
这样的话说明年即使在这里积分体制3.8,实际上是很难达到这水平的。其实您也需要生产的是1万量新车,也就是对应有46万左右这样一个增量必须完成。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跟下游主机厂站沟通的结果来看的话,主机厂是更倾向于通过自身去实现的,所以明年我们看很多合资车企也开始陆续推出一些这种插混的和一些纯电的车型,而整体的售价水平都是相当偏低的,也就说让给消费者实现这样一个终端的销售,比如说最近上市的一个迈腾GT这个可能是行业关注,就这款车的这一个插混比燃油车同配置下只贵了2万块钱,所以他只贵2万块钱其实终端是非常好卖的。
从终端来看的话,燃油车的价格应该说已经回落到一个相对偏合理的区间。明年的话只要燃油车的一个折扣不进一步下降,我们认为对于电动车的挤压,会相比今年会大幅很低,所以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对明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比较乐观的。然后从标的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下游可关注的标的并不多,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整个产业链这样一个亏损,其实主要是下游去承担,然而传统燃油车一些零部件在转电动化的过程中,其实它的主业还是传统这一块,所以导致增量并不大。
所以从整个标的来说,像其实最核心的标的还是比亚迪,但比亚迪我认为明年可能还会遇到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压力,就是比亚迪这个阶段还是有50%以上一个份额是来自于限购城市的。明年话在合资进入占领市场的过程中,一定会大幅的去挤压比亚迪的市场,我们认为整个市场份额应该是受影响偏大的。另外一个就是合资车企整体价格,可能相对是偏低的,所以这个对比压力就影响也是偏大的。
所以我觉得明年看比亚迪整个上半年的股价压力比较大,但是到Q4的时候比亚迪最新一代插混产品会投放市场,而这一代的产品由于采取了最新的技术,所以他的成本,相比上一代有大幅的下降。这块我们跟公司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沟通,预计整个成本这块可以下降三万多,所以这时候导致终端的实际售价在不亏损的情况下拉到别人2万块钱左右,所以这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插混迅速去替代燃油车的一个拐点,所以这种情况注重成本管理之后,加上2020年比亚迪的一个最新的产品周期,相比18年要更为强劲,所以我们可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有色团队的首席分析师齐丁
主持人。好的,感谢袁伟,接下来有请有色团队的首席分析师齐丁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对于上游环节的一个观点。
好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关于有色行业新能源车相关的这些标的的一些情况。那么我主要是想讲三大领域,第1个就是钴,第二就是锂,第三个就是稀土永磁,实际上今天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刚才两位同事基本上是从下游的需求角度来讲整体的行情,那么我们上游的话主要是来综合供需的情况,那么首先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三种需求的叠加向上的一个力量,这三个就是新能源车的需求,第二就是传统的锂电池的需求。第三就是周期性的需求,可以说我们不管是钴、不管是锂也好,基本上都是这三种需求的这么一个混合体。
那么从这个锂讲的话,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就是30%是3C、30%是新能源车,另外的30%是周期性的需求,那么对于钴来讲的话,可能百分之四五十是周期性需求,其中15%左右是动力电池的需求,那么另外35%左右是3C的需求,可以看到这三种需求实际上构成了锂、钴的这么一个需求的推动力。那么当然其中新能源车的增速在前期的补贴退坡的逐渐消化,以及海外的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这块的补贴也在逐渐的增加,所以从新能源车这个角度来看,逐渐的政府补贴的影响逐渐的消化,那么海外的补贴也在起来,同时的爆款车型逐渐地推出,确实会对新能源车带来一个比较明显的一个否极泰来的一个状态,那么这个是新能源车的需求。
第二就是换机潮,5G的推出带来3C电池的一个需求的增长也是非常基础性的,因为3C这块占比首先很高。第二就是它的智能手机的增速在最近一两年实际上都是非常低迷的,那么今年的话甚至负增长,那么随着5G换机潮的这么一个来临的话,可以从负增长逐渐的到2%~3%这样的一个增速,那么对于占比在30~35%这样的一个比例的需求来讲,对于钴和锂来讲的话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支撑。那么第3个就是周期性的需求的话,实际上今天大家也看到上游的这些周期品的价格也出现了一个上行,以及相关的板块也表现的不错,那么其实也是整个的全球宏观经济的一个回暖所带来的。那么中美贸易战的一个阶段性缓解,短期的整体周期品的一个补库,也会推动对于钴和锂周期性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起来看,这三块需求目前来看都是进入一个痞极泰来,那么在未来的周期性需求的话,我觉得未来的明年的上半年应该还是不错,因为连续的三个季度的一个去库,那么接下来一旦周期转暖,在一个非常低的库存下,实际上是一个补库带来价格上行以及需求增长的状态。所以综合起来看,需求确实发生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这么共振向上的一个变化,那么再说供应,可以说2019年是钴锂价格是最差的一年,那么可以说从高点比的话,基本上是跌了60%,基本上是跌到原先的1/3了。
那么这样大、这么急速的一个跌幅,必定会带来供应端的一些响应和改变。首先对于钴来讲的话,主要的改变就是有三个,第1个就是今年由于价格下跌,主力的大厂的供应量是低于预期的,尤其是嘉能可的KCC它是低于预期的。第2个就是全球20%左右的这么一个手抓矿,出现了大面积的一个减产,可以说目前只要跌到28万到30万这样的价格以下,也就是他们成本盈亏平衡线以下的话,他们的开工率就出现大幅的下降。我们了解到刚果金当地的粗制钴盐厂开工率是不足50%的,这也导致了未来它进一步的扩产也出现了大幅的放慢。第3点就是我们看到11月份嘉能可的mutanda钴供应占全球20%的这么一个矿给关停掉了,所以在由于价格的大幅的下跌,出现了相关的供应的一个响应,那么这个必然会带来全球钴供需的再平衡。那么再平衡的结果是什么呢?从今年到2020年和2021年这三年,原先如果没有这三个供应变化的话,基本上都是在维持在接近20%的这么一个过剩量的。
但是发生了这三大变化的话,我们的重新看供求平衡表的话,未来的两三年可以说供需基本平衡,所以对于钴未来的价格的走势,以及相关公司的一个估值是会带来系统性的重构的。所以从目前的状态下,我们觉得前期跌幅这么大,确实钴的价格已处于低位,那么由于供应结构是寡头垄断型的,那么寡头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垄断性的保价的一个做法。那么随着这个需求刚才我们说了出现一个共振上行的话,价格应该是向下空间是非常小的,那么一旦进入旺季,大家进入一个补库的这么阶段的话,价格就有上行的这么一个动能。
我想说的是对于钴的价格,我们目前来看也不是过度的乐观,我们大体的看基本上在30~33万这样水平。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像碳酸锂的行业,就是跌下来以后,这些公司是真的破产,真正死掉,那么主要是因为供应的一个控制导致量出现了收缩,但是一旦价格涨30~33万,或者说涨到30万以上,刚果金的手抓矿的盈利性就会出现,就有可能就会逐步复产。所以这块我们觉得因为我们原先的调整的供需平衡表基本上是供需平衡,那么一旦出现占比10%左右的复产以及未来的扩产也逐渐的起来的话,实际上对于钴的价格是有影响的。
所以我们觉得现在大家的测算最好是在30~33万,看整个行业大概的利润水平大概是在怎样的一个状态。所以这个是我们对于钴行业的一个看法。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觉得现在的价格是原先在七八月份再嘉能可减产消息的刺激价格曾经涨到过接近30了,那么现在又调回到二十五六万,那么接下来的话,MB的报价近期也出现了一个边际的上行的一个迹象,所以一旦进入补库期,价格的话有望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涨,25万到30万还是20%的一个空间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不排除在出现一些溢价。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觉得可以关注像华友、寒锐、道式技术,包括洛阳钼业这些都是龙头的品种。
那么再说一下锂的话,其实我们觉得他的供应端实际上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澳洲的矿山的大幅的减产以及未来的扩产进度的一个放缓。所以这样的话带来供给的收缩的话,实际上也带来了供需平衡表重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的同比的供应就是碳酸锂产品整体的供应,我们大概看如果确实兑现了澳洲公司的产能收缩的话,基本上是接近零增长的,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么一个情况,这样的话对于全球过剩大概在30%左右的锂来说,就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边际的利好,也就是说不见得他能够到进入紧缺,但是它的过剩的幅度出现大幅缓解,明年的增量几乎是没有,那么这个需求的增量会逐渐的使得现有的市场出现紧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价格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也已经不大,成本支撑也比较强劲。
那么接下来一旦价格不怎么跌了,那么我们觉得在上一轮开疆扩土的这些公司,包括天齐,包括赣锋这些龙头企业实际上都是具备扩产的能力的,一旦价格不跌,甚至在旺季有可能会出现温和涨价的话,那么就是一个价平或者价涨,然后量增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天齐他本身就是有一个泰里森的一个扩产,对于赣锋来讲的话,今年是扩展到将近7万吨,明年扩产到10万吨。所以在价格平的状态下,那么它的扩产就会带来公司的三大表的一个修复,从现金流量表表的一个逐渐修复到利润表,最终会改善它的资产负债表。
那么现在来看,主要是天齐在顶部的时候,200多亿收购了SQM的股权,目前来看股权的在整个企业价值里债权价值比占比较高,那么三大表修复的话肯定是先通过这个现金流来还债的,降杠杆的,所以在对于业绩的改善恐怕没有那么快。但是对于赣锋来讲的话,它是相对轻资产的,它的杠杆不是很高,所以企业价值的一个逐渐的回升,实际上它股权价值的回升的幅度会更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目前来看,我们大家可以关注,修复比较快的是或者说股权价值修复比较快的还是赣锋,那么包括赣锋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逻辑,主要是针对氢氧化锂,还有它的固态电池,以及TWS的锂电池的这么一个这块的增量,导致它的估值的弹性没有进一步的增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主要是看资产修复,就是股权价值修复更快的,从速度的角度来看,是先推赣锋再推天齐的。最后我在想说一个大家并不是那么特别熟悉的一个领域,我们觉得接下来也是新的赛道,就是稀土永磁。今天的中科三环包括正海磁材涨幅都很好,中科三环都涨停了,那么我实际上就是在中科三环的现场正在做调研。其实这个行业就是一辆新能源车带动的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所用的这个磁材大概将近三公斤左右,所以如果到五五百万辆的一个水平,实际上在最近的一两年全球500万辆应该是能达到,那么就带来1.5万吨的一个增量。如果是达到1000万吨的话,就是3万吨的一个增量。这大概是什么样的量级呢,对于整个行业大概10万吨左右,所以增加的这3万吨或者1000万辆增加了也就是30%,如果500万辆的话也增长15%,确实是看起来平凡无奇。但是最关键的是新能源车的相关的出台的需求,它是高度的和下游的电机厂,以及顶级的这些车厂是高度的嵌入的,这种嵌入的话,实际上就是从最新的车型的研发开始就配套的进行研发,实际上这个行业它的壁垒不在于产能,不在于相关的这些资金,那么更重要的或者最重要的这么一个壁垒,就是在于客户你一旦进入全球顶级的供应链的话,开单是不会换的,它为了保证稳定性,保证你在上游拿到基础原料的这么一个可靠性,它是不怎么会变的。
所以目前来看,其实风看起来风口看起来在目前一个相对过剩的行业不是那么大,但是对于高端的这些公司,风口非常的集约,有可能就是在中科三环、正海磁材这种高端的龙头企业来把订单就分掉了。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未来中科三环和正海的订单的拉动是相当的客观的。从目前来看我们大体的预测来看,基本上相关的订单对于公司的拉动订单的,包括公司的相应的扩产,基本上都是在60%以上,甚至有翻倍的可能。那么一旦是这样的话,我们再叠加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缅甸重稀土出现了重新的封关,对于国内的进口就进不来了。
实际上目前由于一些南方稀土的打黑,其实国内的矿山关停非常多,那么国内现在用的重稀土,其实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缅甸的这么一个收入。那么缅甸的一年对于国内的一个输入量数量占整个一年中国重稀土氧化铽重稀土的配额占90%,所以一旦缅甸的封关可以持续,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因为当地的黑稀土也是比较猖獗,对于环境带来影响。所以一旦缅甸开始打黑,其实是中国打黑的一个在缅甸的延续。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重稀土的涨价也会带来稀土价格整体的一个回升。
那么稀土价格一旦回升的话,对于当龙头厂商它是具备一定的定价权的,所以原材料的价格涨,它的存货重估可以带来收益,它的下游的毛利率也是能够保证的。所以这样的话他的单吨的毛利就是一个改善的状态,再叠加它进一步的扩产的比例比较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大家也在钴合锂,现在的情绪特别高涨的时候,也可以关注稀土永磁的龙头的,可以比较大非常大的程度可以享受到跨赛道的红利的中科三环和正海磁材。好的,我的汇报就这么多,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