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位网友的提问:
“高三成绩不好,顶多上个大专,家里说浪费钱,不如出去打工,我该放弃读书吗?”
同样情况的孩子太多太多,很多孩子才初、高中毕业,就因为成绩太差,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家长也觉得,如果读书看不到什么前途,那不如早点出去挣钱。
孩子成绩不好,不如出去打工?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01
成绩不好,就该出去打工吗?
回到家乡的村镇,每年都会有很多孩子中途辍学,外出打工,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因为成绩差,父母觉得读书没出息,不如去打工挣钱。
导演郑琼用6年时间跟拍3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制作了纪录片《出路》。
三个孩子中,马百娟是山沟里的小姑娘,12岁的时候,她的梦想是去北京读大学。
徐佳是一位高考复读生,开拍的时候他已经是第三次复读,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支撑着他。
他们都是梦想着用读书改变命运的人,但是三年后,两个人的人生走向已经截然不同。
马百娟已经辍学,准备出去打工,因为父亲觉得女孩子,书少念一点,够用就行。后来她嫁给了表哥,年纪轻轻就怀了孕。
而徐佳的父母深知没有文化在城市打工的辛苦,爬在地上也要让孩子上学,所幸,徐佳在第四次高考中终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工作,和女朋友一起在城市里安了家。
两个人完全不同的结局,恰恰验证了这种“穷人思维”对孩子人生的影响。这里的“穷”,不是家境的穷,而是观念上的“穷”。两个家庭都是在贫困边缘挣扎的家庭,但是父母不同的教育观念,却塑造了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
观念的贫穷远比金钱的贫穷更加可怕。
只贪图眼下挣钱,觉得读书无用,不如辍学打工的“穷人思维”如果一代代传下去,只会一代穷,代代穷,永远走不出贫穷的困境。
02
读书这件事,别太早放弃孩子
很多父母说,那孩子成绩就是差,看不到希望,除了去打工还能怎么办?
但是我想说,读书这件事,千万别太早放弃孩子。孩子人生长路漫漫,宁可让他多花几年读书,也别让他早早放弃了这条路。
刚退休的马云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年轻时候的马云就是家长眼里那个成绩差得看不到希望的孩子。
13岁,因为打架记过太多被迫转学,后来参加中考,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上了高中成绩也没见起色。
第一次高考落榜,数学只考了1分,他一度出去打工,做服务生、搬运工人。第二次高考再度落榜,这一次,数学考了19分,父母都劝他死了上大学的心吧。
可他不服啊,1984年不顾家人反对参加第三次高考,但是总分依旧没能过线,好在他英语成绩优异,最终被破格录取,终于开始他人生新的征程。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考了2次中考、3次高考的差生如今成为了中国首富。
面对孩子成绩太差,很多父母会觉得,成绩差成这样你再读下去还有什么用?与其浪费时间去读书,还不如趁早出去挣钱,这其实就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穷人思维”。
等孩子真正步入社会你才会明白,无论成绩好与坏,读书永远都有用。
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可以想办法,家长自己辅导不好,上辅导班,报阿卡索,逼他努力,如果书本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让孩子去学一门技术。总之,无论如何不要轻易放弃他,因为你放弃的将是他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03
轻视读书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穷人思维
董卿说:“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或者贫困家庭而言,读书是能走得最远的一条路,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很多家庭往往忽视了读书的力量。
邻居家的孩子,高中读了一年就不想读了,父母也觉得读书读不进去那就去打工吧。一年后再见到他,抽着香烟,在酒桌上大肆炫耀他在社会上结识的“大哥”,以及他们如何在酒吧里夜夜笙歌。
看着边上在读书的同龄人,他一脸不屑:“读书都读成书呆子了,还不如出来混,多潇洒。”
而他的父母喝着孩子撒谎说是大价钱买的名酒时,十分欣慰,觉得我的孩子能赚钱了。
当他的同龄人都从大学毕业而他还在做小混混的时候,我想他的父母不会再感到欣慰。
现在很多孩子不想读书,反而成天想着如何赚钱:离家出走去打工、小小年纪就想直播当网红、不想学习成天做微商……比父母觉得读书无用更可怕的是,孩子自己也觉得读书没有用。
为了眼前一点金钱利益而轻视读书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穷人思维。
他们看到眼前这些金钱的诱惑就沾沾自喜,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必定要吃社会的苦。
永远不要轻视读书的力量,因为读书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别让孩子走上社会了,才悔恨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读书。
孩子成绩不好,就要去打工吗?你怎么看?在评论区里分享分享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