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每年学费七万块,孩子过完圣诞节,家长群冒出几句话,妈妈不乐意

每年学费七万块,孩子过完圣诞节,家长群冒出几句话,妈妈不乐意

有位朋友的孩子在本市一家私立学校读书,每年的费用在七、八万左右,听说班里的老师挺负责。今天,老师邀请家长一起到学校陪孩子过圣诞节,可是圣诞节结束后,家长群里冒出的一段话,让朋友的心里冒出了火。为什么?

原来,有位家长跳出来说,发现孩子教室里很多东西是老师自费购买的,老师们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快乐,但是家长不能让老师一个人承担这些费用,“请每个家庭交100元班费,以后让老师能够更好的为孩子添置东西。”

遇到这样的事情,许多家长还真是不得不选择忍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一两百块钱,只要不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就好,结果助长了“张嘴要钱”行为和风气。那么,这个钱家长应不应该掏?

首先,如果孩子们的用品是老师自掏腰包购买的,那么,家长把钱还给老师是情理之中的作法,可是,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常用的易损易耗物品已经包括在孩子的学费里。

因此,这些东西基本是由学校统一采购,并不是老师花钱,也不属于“学杂费”范围,所以,这位家长的建议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再说,孩子上这么贵的私立学校,本身就是享受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氛围,搞活动当然要花钱,况且家长也到现场陪孩子过节。不过,作为老师应该回拒这笔费用。

如果是老师要求家长“捐款”,那么,这种行为就是违反《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里的相关规定:不得索要、收受幼儿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推销幼儿读物、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些学校、班级会邀请一些有责任心的家长组建家委会,目的是方便与老师交流沟通,监督老师在工作中的不足,协调老师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事,其中,最敏感的是班费如何收取、如何处理的问题。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内心深处都希望“老师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与老师之间发生矛盾,遇到这样的事情,即使“如鲠在喉”,心里不管有多大的不乐意,也只能表示同意。一些个别家长就是抓住这种普遍心理,在群里发出“倡议”,典型的是好人他做,钱大家掏,称得上“心机很深”。

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收取任何没有收费许可证的校园费用,自然就包括班费。但是,班级建设需要购置的物品,包括卫生用品、教学用具、盆栽绿植等,还有为提高学生成绩,班里统一购置的教辅资料,这些都需要班费。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只要有正当的理由,有发票和明细,家长不会反对掏钱做班费。

家委会对班费的使用有监管权。但是,在让家长拿钱之前,家委会应当和家长把事情说明白、说透彻,赢得家长们的理解,在钱花出去以后,还要向家长说出明细和用途,而不能像某位家长这样,在群里随意说几句话,以老师的名义要求其他家长交钱的行为。

这种作法,往往会让其他家长产生误解,认为家长,或者家委会“以权徇私”,变着花样儿讨好和迎合老师。如果有家长举报反映,不仅于家委会开展工作,也会给老师的个人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最后,这位朋友看到孩子班里十几个同学的家长先后掏钱,而且列出交款名单,最后也不得不掏钱,只是心里的算盘,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你的孩子交班费吗?如果孩子交班费,你对班费又有什么想法?欢迎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04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