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精品女士一手车?二手车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精品女士一手车?二手车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当人们都在为新车市场的寒冬焦虑不已之时,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却已经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方面是汽车保有量基数越来越大,新车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则是二手车需求量不断提升。对已习惯于坐收新车市场高速增长红利的车企来说,是不是到了该转变思路的时候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份国内新车销量2,311万台,同比下降9.1%,预计全年跌幅将在8%-9%之间。但车市下行的背后是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5亿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1.98亿辆。当大部分汽车消费者在满足了“拥有一台车”的夙愿之后,下一个节点就会变成“换什么车”。

而这会直接推动国内二手车交易规模的快速扩张。消费理念逐渐成熟,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去购买一台二手车,各地二手车限迁政策的放开更是激发了人们的购车热情。当新车销量增速放缓直至负增长时,国内二手车交易量从2016年开始已悄然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增幅有所减缓与排放标准的升级相关。

在历年二手车交易中,3-6年车龄的二手车交易量最大,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大部分汽车消费者的换车周期为3-6年,而6年前也恰好是国内新车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台之时。当年的销量高峰,如今正逐步转化为置换高峰。尽管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二手车与新车销量之比几乎不可能达到欧美发达国家1.5:1-2:1的高水平,但是目前仅约0.5:1的现状也意味着未来国内二手车市场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

二手车销量增长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从今年1-10月国内二手车交易数据来看,紧凑型车是市场绝对中流砥柱——这与新车销量结构一致——但中型及以上级别车型表现出更大的增长潜力。二手车极具性价比的优势,显然会“诱惑”购车者抱有更“大胆”的想法。未来车辆置换进程中,部分紧凑型及以下购车者会加入更高级别车型阵营,而更低级别市场(包括首次购车用户)则会继续补充进上一级市场中,从而形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置换循环。

二手车流通区域方面,在2017年取消限迁政策前,全国有95%以上地级市都存在二手车迁入门槛,而打破流通限制之后,各地区之间车源共享,大大增加了二手车数量和类型。限迁政策全面取消后的第二年,转籍比例立刻提升至26.21%,且主要趋势为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周边次级城市辐射,这直接刺激了二线城市二手车交易的活跃度。

从新车到二手车,从卖车到买更高级的车,从高线城市到低线城市,二手车流转率的提升带动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流转率提升。消费者在有过一次购车经历后,购车理念会变得更加成熟,对用车也会有更高需求,这也意味着二手车流转率的提升会反过来促进新车销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手车的销量趋势可以看作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二手车的不断增长,对于整个行业来是积极向好的信号。

资本介入引发的二手车市场变局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当下国内二手车交易依旧是以最传统的线下买卖为主。车商从上家手中收车,进行相应的整备翻新后卖给下家赚取差价。

这样的交易模式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痛点:

1. 交易过程不透明

新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机械损伤或是事故损伤,部分车商为了利益而掩盖这些事实而进行调表、翻新、修改记录等,也是业内的潜规则。对于并不具备专业鉴定能力的购车者来说,保养记录、出险次数等车况信息的不透明增加了买车难度,这也是阻碍人们买二手车的最大因素。

2. 缺少统一定价标准

二手车定价会根据不同车况施行“一车一价”,但在估价时往往是车商凭经验和分销渠道判断,主观性较强,缺少统一标准,同一台车在不同车商手里可能会出现数几万元的估价差距,对于卖车用户来说并不友好。

这个问题如果始终停留在熟人经济的范畴内,将永远无解。可当资本意识到商机并纷纷介入后,国内二手车开始走上了互联网经济的风口。尤其在2017年解禁二手车限迁后,国内二手车领域的投资金额几乎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电商对二手车产业链最薄弱的基础服务环节进行了补强,比如提供第三方车辆检测和售后服务,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搜集保养记录、出险情况和市场变化要素等为二手车定价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数据依据。资本介入建立起更方便、更专业、更放心的交易环境,让这个曾经让人谈虎色变的市场变得愈发透明。

尽管当下很多二手车互联网平台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在国内二手车行业逐步规模化、正规化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一直如影随形。从最早的二手车信息发布平台到垂直二手车网站,再到二手车交易平台,电商的兴起也在不断完善并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二手车市的大蛋糕车企不动心吗?

如果按照发达国家二手车与新车1.5:1的销量比例,中国二手车销量理论上应该会超过4,000万台,也许因为各种限制因素实际上可能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但未来的二手车市场依旧会是一片值得期待的蓝海。面对“如何让消费者放心选购二手车”这个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车企应该在这方面起到更好的表率作用。

二手车每年超千万辆级的体量,对车企来说同样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笔者在《车市寒冬中的持久战:别再选择性忽视口碑传播!》一文中曾提出,车企应该做好二手车口碑维护,而这恰恰又是被许多车企忽视或选择性忽视的环节。

作为用车周期的最后一环,二手车的口碑对新车销量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谁都希望自己的爱车在出手的时候能够有更高的保值率,而一款高保值率车型的背后是更大的市场保有量基数、更低的故障率以及良好的用户口碑,这是目前车企最应该重视的一部分。保值率高是用户对产品力的认可,在新车定价时也会更有底气。

官方认证的二手车运营一直是《童济仁汽车评论》所倡导的“以官方手段宏观调控本品牌二手车保值率”策略。在更加成熟的发达国家二手车市场,车企在卖出一台新车的时候更希望客户用自己的二手车来置换,这样可以将竞争对手用户转化为自己用户,达到竞品保有量-1、本品牌车型+1的目的。即使在官方收车时给出略高于市场平均价的估价,也极有可能增加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另外,官方认证二手车的权威性也是一大武器。对普通用户来说,即使“官方认证”会比市场上同类车型更贵,但正规化的交易流程、二手车车况的官方背书、相应的质保承诺,让官方认证二手车依旧极具吸引力。足够可靠的官方运营二手车,既是树立品牌口碑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写在最后

新车销量增速的放缓包含许多复杂的经济因素,但是“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刚性需求——一台让人放心的二手车正是解决这一痛点的最佳途径之一。

中国汽车市场从无到有、从平淡到爆发式增长的发展过程,强烈依赖于新车销量的增长。当如今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高水平,新车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时,厂商也在思变,从多数资源向新车销售倾斜到均衡发展各个环节,甚至于开始有选择地向后市场倾斜。

当购车者不单只关心配置、空间这些单一层面的硬实力,更会以二手车保值率、售后维保开销等方面考察软实力,二手车对于新车市场的影响,就不仅仅停留在数量上的迭代,而是一个引导消费者做心目中“正确”选择的关键推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17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