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动对接全省高校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会议精神,根据高校分类考核的改革思路和基本考核指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制定《“强化四个导向”实施方案》,从“质量导向、创新导向、开放导向和服务导向”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质量导向,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紧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考核指标,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出台学校《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启动“双万”课程建设调研论证和遴选培育工作,努力增加高水平专业数量。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并获取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出台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为契机,对标立项建设基本条件,继续加大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博士占比。四是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大力培育标志性学术成果,努力提高师均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被省级及以上政府或有关部门采用数量。目前,学校争创一流专业点工作稳步推进,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引进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师均科研经费达到万元以上。
强化创新导向,提升创新创优水平
紧盯创新创优考核指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注重培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精品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凝练工作特色,多出亮点、多出特色、多出成果,在有力推动学校工作创新发展的同时,努力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学校创新工作经验的宣传、推广和先优表彰,争取相关创新创优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2019年,学校学生工作品牌项目“爱生学工”的多项工作在山东省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
强化开放导向,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紧盯开放合作指标,大力拓宽社会服务视野和渠道,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接受社会捐赠、开展技术转化等方式筹集社会经费,充实办学实力。学校启动修订《创收管理办法》(试行)、《培训办班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积极提供制度保障。适当拓展校企合作(共建)专业项目,给相关二级学院下达联合招生的校企合作专业项目指标,同时积极探索论证与企业、行业等实务部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项目,共建专业。努力提高学生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参与度。目前,学校社会经费筹集渠道逐步拓宽,部分非法学专业校企合作(共建)项目稳步推进,与国内和国际高校交流合作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增与华东政法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访学、游学项目,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服务导向,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紧盯重点任务和综合测评考核指标,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外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成立了“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组建8个科研团队,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社会;对内主动对接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化“一次办好”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特别是面向教师、学生服务的部门,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服务的具体措施清单,积极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目前,学校“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研究团队”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支持,被评选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学校工作流程图制发已基本完成,共制发工作流程图22个序列217张,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师生获得感持续提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2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