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远都不会比命更值钱。
是真理,却没被几个人当做过真理。
实际上,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我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当健康对你而言已经是奢侈品时,有个问题就该好好想想了:
如何在博取前途的同时,让自己尽量走得更远一些?
目前,很多年轻人说起职场和工作,都是一个字:忙。
拼了命地忙。
熬夜做报告,连续一个月只睡3个小时,饮食不规律,长久不锻炼,压力和焦虑无限期地增加,甚至连晒太阳的时间都没有。
肯定会有人说,别人能熬,为什么我就不行?
最常被提起的例子就是雷军。
雷军在金山工作的时候,曾是最不爱睡觉,最不爱吃饭的人。那一阵“不要命地工作”也被视为优秀人士的习惯——
谁睡得少谁牛逼,谁加班时间长谁牛逼。
但雷军只有一个,你也可以每天睡3个小时试试。持续一周大概就疲得连ppt都打不开了。
不可否认有的人就是能每天只睡3个小时,还元气满满,但那是极少数。
这个睡眠时间,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
你也可以跟着他们“随心所欲”,但哪天被疾病搞一搞,就老实了。
鸡汤跟你说一百遍,什么不要熬夜,不要乱吃东西,都是假的,没用。
生过一场病,你就都懂了。
所以,“疾病”就成了最好的鸡汤,“死亡焦虑”才是最好的鸡血。
认真回忆一下,之前同学聚会,你们聊的是什么?
八卦、游戏、电影和小说。
现在呢?
房子、工资、幼儿园和保险。
即将奔三的90后应该感触更深。
因为进入这个年轻阶段,你已经病不起,也死不起了。
不知道是从今年的哪个瞬间,就猛然间发觉我们的父母正在逐渐退场,你就是那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接班人。
包袱在你身上了,才知道沉不沉。
以前家里出事了,你还能抬头看看,因为头顶有父母。
现在家里出事了,你再也不敢抬头,自己就是最上面的那个人。
顶梁柱的角色每一代都得有人来演,等你真正做了那根柱子,可能才会发现做柱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才会意识到柱子不能倒。
除了自己,没有别人能替你支撑。
或许只有这时候,才发觉身体健康才是百年大计。
终究有一天,那些喝着咖啡熬着夜的年轻人,终将拿起保温杯,学会照顾自己。
他们不是不抵抗了,不是没有激情了,不是平庸了,也不是循规蹈矩,不想赢了。
只不过是开始阶段性地调整,想换一个姿势了。
生过病,有过遗憾,才会知道拿命换钱的结果就是,钱没有挣多少,命却没有了。
40岁之前拿命换钱,40岁之后你就会拿钱保命。
如果你不想要用命换钱,那么就需要会战略,会规划,会方法,让工作更高效,让生活更有序。
相关阅读推荐
心中若含藏一种广袤的思维方式,人也会变得质朴舒朗,心平气和。若思维缺乏深度,人也就会烦恼,不知取舍,心烦意乱。
广袤意味着宽度与深度,深度思维的养成,是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慢慢生长起来。
每个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考虑得越深的人,越能看出事物的本质,越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进而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外的联系。
《深度思维》总结出了一般人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局限和弱点。对应的,能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和改善的则可以成为深度思维。
同时,凭借深度思维的演绎,认知到本质规律的思维方法,为此便会减少犯错,增加探索的机会,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有人说:“时间不管怎么管理,一天都是24个小时,所以时间管理是一个伪命题。”
人的时间都是24个小时,但专注力高的24个小时,创造的价值可能是普通的24个小时的几倍。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是一本有效的时间管理指南,书中从“专注力”入手,来探讨高效工作、进而创造出更多自由时间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管理时间是个伪命题,那就读这本书,学会管理“专注力”吧。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生活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也有工作上的问题急需处理。
聪明人都知道,对待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面对它并解决它,而不是忽视它甚至逃避它。
《问题解决力》将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时间、与人沟通的能力。
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只有勇敢面对问题,才能发现我们潜藏的力量,唤醒我们麻痹的问题解决智慧。
面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2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