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昨天,我带着女儿去姥姥家聚餐,一大家子的人都在,特别的热闹。我们大人开始准备做饭,侄女和外甥一起哄着女儿玩耍,看女儿画画。
外甥是一个理工男,刚刚参加工作,侄女还在上大学,两个人都喜欢小孩子,跟女儿的关系也很好。可是过了一会,却听见侄女和外甥争了起来,我过去打听一下,原来是因为女儿的画,女儿画了一棵树,树上的叶子是五颜六色的,外甥说要实事求是,树叶是绿色的,不能画成其他的颜色。
而侄女却说,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树叶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把大人的心理强加到孩子的世界中。
我其实可以理解外甥,因为他是工科男,学得又是一些和精密仪器相关的专业,所以他们要求的是精益求精和实事求是。而侄女是学艺术的,她们追求的是美感,是发散的想象力,所以她觉得树叶其实是可以和彩虹一样的。
但是现在的“当事人”是我的女儿,一个刚刚小学二年级的小孩子,到底该如何画才是正确的呢?是成人的“标准答案”还是孩子的“童心未泯”呢?
别让标准答案扼杀孩子的童心
事实表明,孩子的心肠会更软一些,像是我的女儿,家里的小鱼死了都要难过好几天,还要给小鱼举行葬礼,而作为大人的我,虽然理解孩子的童心,能够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安慰孩子,告诉她小鱼是去了大海这样的谎言,但是我的内心其实是毫无波澜的,甚至还会偷偷的想,小孩子真幼稚。
这其实就是大人的世界,我们是理智的,是真实的,甚至是冷酷的,我们知道事实的真相,那当我们遇到孩子的“幼稚”时,是不是要强迫孩子也认清现实呢?
白岩松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扼杀了。”
这是我们的失败之处,孩子的童心是最珍贵的东西,是对这个社会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是对人性最本真的释放,这样的美好品质,我们大人一定要好好保留,不要让我们“自以为是”的标准答案,到最后扼杀了孩子的一片童心。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
不得不说,在想象力方面,我们的孩子确实要差一些,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国家的孩子在计算方面首屈一指,但是想象力方面却是所有国家里最不好的,他们没有联想力,在变通方面也要差一些。
这样的结果让人心痛,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成年,就已经过早的失去了童心,这在大多数大人的眼中,可能是开心的,他们不要孩子太幼稚,觉得只有早点认清事实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也会照着这个方向去故意的培养孩子,可是这样对孩子公平吗?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孩子没有了想象力,也没有了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他们会在内心告诉自己,这个想法是幼稚的,如果说了,大人就会不高兴,所以他们强迫自己面对现实,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概括世界的一切。”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诱使他们去为了自己的想象力而奋斗,从而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那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怀有童心,保持自己的想象力呢?
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父母想要让孩子想象力更加的丰富,能够有更好的创造力,那就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不仅不要操纵孩子的想法,更要融入到孩子的生活里,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 理解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感受童年。
童年的时间很短暂,一旦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成人的世界是如此的残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大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想要和孩子一起再度过一次童年呢?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想要让孩子更加优秀,首先就要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相信他们口中的那个虚拟世界,支持他们的理想,即使是不合理的,是幼稚可笑的。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和孩子的关系,还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更可以让大人卸下一身的伪装,回归纯真的世界。
- 不端架子,放低自己的姿态。
很多大人,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他们觉得自己要维持自己做为大人的尊严,否则以后在孩子的眼中就没有威信了,其实一个家庭里,大人是否能够有威信,跟他们是否端着一点关系都没有,能够让孩子信服的是那个真正征服他们内心的人,而不是一个虚张声势的大人。
在这一点上,邓超就做的很好,他在家里的时候,经常会被女儿扎上一头的小辫子,或者涂上红红的指甲,虽然看起来不伦不类,但是从邓超无语的表情中,我们能看出邓超对孩子的宽容和爱。
- 多些亲子陪伴,不要让孩子孤单。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大人们在这个社会大潮中浮浮沉沉,压力很大,回到家就只想好好的休息,虽然可以解决掉自己一天的疲惫,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孩子想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大人的陪伴,孩子也只有在大人的包容下,才能更好的释放童年。
都说,有人陪伴的童年是幸福的,让孩子充分感受自己的爱,在童年的时候保留一颗纯真的童心,这样的孩子是不孤单的,也是心理健全的,才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压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标准答案”毁掉孩子的童年,把童年还给孩子,给童心一个足够的空间,这样对孩子才是最有益处的。
本文由茜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2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