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疯狂IPO:估的好,稳步顺路!估不好,破发上市

疯狂IPO:估的好,稳步顺路!估不好,破发上市



一个投资者其实只需要学习两门功课:如何理解市场和如何估值

—巴菲特


金融技能千千万,尽调估值各一半。

身为金融圈儿内人,什么职位不重要

只要懂得买买买的真理

无论什么职位,

都可鏖战于金融圈

屹立不倒

而买买买的精髓便在于

估值的运用

只要估的好,毛爷爷手到擒来


但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估值讨论:


  • 腾讯音乐3亿美金估值,是否合理?
  • 趣头条寻以估值27亿美元成功上市,有何逻辑?
  • 还有独角兽TMD的数百亿估值的估值到底有何依据?
  • 绝对估值法与相对估值法应该如何选取呢?

……


“为什么需要估值”


互联网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制造偶像的神奇的领域,拼多多创办3年即登录美股上市,市值一度接近并赶超京东;而趣头条从成立两年即完成上市;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更是鳞次栉比。



这些企业普遍的一个特征是,估值很高,公司在IPO前甚至IPO后仍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状态。而反观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在很早期已经实现盈利,但公司整体估值却没有互联网公司高。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互联网公司更有前景,更加有想象空间。但到底这些前景以及想象空间能够占据公司估值多大的比例?一家公司估值的背后是否有成熟的估值体系,来指导金融精英们对各类公司做出判断?


图:Uber及其持股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


在展开讨论前,我们需要先从估值的应用场景说起。


投行需要在公司上市前为公司制定出合理的股价。


一方面,股价不能定得太高,因为股价如果远超出投资者心理预期或公司财报表现的话,股票很难销售;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股价定得过低,总体募集资金将减少,损害公司利益。投资银行通过估值模型对IPO企业合理定价,对公司及投资人均异常重要。


而在投行实际工作中,在公司收购(M&A)、私有化交易以及融资部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也会用到企业估值。


对于从事私募基金(PE)的人来说,对公司的估值能力仍然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中从事各种行业的创业公司繁多,投资机构在对标的公司的甄选以及对交易价值的评估中,会经常性的使用估值模型。


PE公司曾用75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字节跳动、29亿美元的估值投资瑞幸咖啡,到底值不值,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公司估值模型是否成立。


“具体的估值方法及应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行和PE是通过什么方法对公司进行估值的呢?


一般情况下,对企业估值主要有两个思路:


第一种是绝对估值法,即根据公司的预测运营情况来估计公司价值,主要涵盖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Discount Cash Flow, DCF),杠杆收购模型(Leverage Buyout, LBO),分部加总模型(Sum of The Part, SOTP)等方法。


而另一种是相对估值法,俗称可比公司法(Comps),主要涵盖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方法。


绝对估值法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公司目前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及合理的未来增长预期,通过将公司的财务数据套用到特定的估值模型里,计算出公司目前的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DCF模型。DCF模型是将公司未来各年的现金流进行折现,再将折现后的现金流进行加总得出公司价值。


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公司的价值是来源于在未来可以获取持续的现金流,但是未来的现金流又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将未来所有的现金流以能够获得该现金流不确定性的折现率进行折现,以此来计算公司的价值。


比如瑞幸咖啡,虽然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但由于其处于持续经营的状态,公司自身能够创造充沛的经营现金流,伴随着公司开店数量的迅速增加,其未来各年经营现金流呈现几何倍数上升。因此公司整体估值持续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公司发展越大,亏损越多,但是亏损越多,估值却越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估值过程中参考的自由现金流在预测期内大幅上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019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