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末,各种乡愁,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少小离家老大回,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几年前,收拾行囊,背井离乡去北漂,住着九平米的房子,第一次看到蟑螂的时候,开着灯,坐在床上一整夜。北京地铁的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好好的一个立体的人,活生生的被挤成片状。朝九晚五的工作让人看不到希望,那句白日纵酒须放歌,青春作伴好还乡,显得好滑稽,一点儿不现实。当初的梦想早已被现实撕的细碎,大脑里只有一个声音,要活下去。
回故乡
乡愁,就是在这种漂泊无依的环境下慢慢浮现出来的,当你疲惫不堪的时候,你突然想起故乡的梧桐树,树叶黄了又绿了,故乡的那条小溪,水缓缓的流淌然后又干涸了,想起那时候还是一个追风的少年,骑着摩托飞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正沉浸在乡愁中,听到有人敲门,房东说该续房租了,房租,又狠狠的把人拉回到真实的世界。
每个人漂泊他乡的人都不容易,苦和累都是一个人扛着,路也是一个人走着,容不得半点矫情,每个人都在追梦,不知道梦有多遥远,也许比一生都长,也许累了才想家,就连一人的胃都有乡愁,有时候在大城市吃到家乡的风味,整个胃都感动的颤抖,那种味道,只有土生土长的人才懂。
守不住的乡愁
唐人街探案里王宝强说外面千好万好,都不如家好。可是回去又能干什么呢?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人家都以为你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其实,牙掉了咽肚里,苦只有自己知道。那些在外面漂着不回家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当一个人无路可退的时候才学会思考生存,反思自己,在故乡生活不好的时候,我们带着梦想去了他乡,如今在他乡生存难以为继的时候,还能去哪儿呢,无路可走。既然不适合打工就自己做小买卖,做小买卖让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自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小的买卖都非常难,货源在哪里,物流运输、仓储、运行、渠道、市场、客户开发和维护,售后服务,产品定位,质量的把控,每一个环节出问题,全盘皆输。直到今天,我都特别欣赏那些能独当一面的人,那些为了梦想孜孜不倦义无反顾的人,那些在市场搏杀成功的人,在哪个行业挣钱都难,在哪个地方生存都不容易,凡事有点成绩的人,我都心存敬畏,他们肯定有过人之处,背后必定承受了太多孤苦无助,一筹莫展。有道是赚钱三两年,奋斗一辈子,意思是做生意行情好的时候三两年的财富可以抵得上平常奋斗一生的收入。我们在他乡生存下来了,也许该有的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都有了,但青春没了。
回不去的故乡
面具戴久了就取不下来了,漂泊久了也会回不去了,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乡村早已凋敝,现在是村村合并,未开就是镇镇合并,乡村的学校越来越少,学生也越开越少,乡愁,不过是一种对青春的怀念。如果我们有能力在大城市多买几套房子,把老人都接来生活,乡愁也许也会越来越模糊,乡村还有1.7亿的老人,牵挂着无数游子的心,去年的反向春运就已经说明,老人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许许多多的老人不是不愿意到大城市生活,而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方方面面都要开支,钱不是那么容易挣到的,一生都在那块土地上生活,换个地方生活谈何容易,年轻人都拼死拼活才能立足,老年人一步到位,找不到存在感,会感到不习惯,内心不安,乡情灵魂无处安放。
所谓的叶落归根,何处是家,何处又是根,大部分村落在历史上都不存在,现在看到的乡村都是一代又一代人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就像现在的城市一样是时代造就的。其实我们只是思念家人,眷念青春。真的让我们回到过去,我们在故乡也不会坦然生活,我们会怕被时代淘汰,怕子女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怕那些恶俗之风沉渣泛起,兴风作浪。
乡愁,也许是怀念青春
如果我们问我们的父辈,愿不愿意回到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过去,我想他们会摇头说不的,弯着腰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借别人的农具,要看人脸色,借人家的牛耕地,欠多少人情;走一趟亲戚,翻山越岭,朋友一别,山高水远,此生再难相见。老年人有没有乡愁呢,老年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他们的乡愁也是他们的青春,那个吃饭都难的时代,纵然万般不易,回忆起来也是美好的,因为那个年代他们年轻。
月,不是故乡明,乡愁,也许是青春的躁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0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