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高职应放眼世界,学技术离不开英语能力培养

高职应放眼世界,学技术离不开英语能力培养

来自加拿大谢尔丹学院(Sheridan college)的Dave教授又来校授课了。大家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叫"戴夫",​倒也十分贴切。

1

今年四月份戴夫教授考察了常州机电学院的专业和课程

九月份我访问了谢尔丹学院,经过两个月的磋商和计划,在国际教育学院、机械学院、数控教学团队的通力合作下,终于敲定了三周的授课计划,选定"卓越班"学生为授课对象,内容以多轴加工、车铣复合加工、CAD/CAM软件应用为主。


2

戴夫查看了科教城的多轴机床和车铣复合机床,给师生们展示了从加拿大带来的刀具、产品和新技术。一把滚压丝锥(rolling tap)要120元,普通丝锥只要几块钱,但滚压丝锥使螺纹孔强度提高30%,螺纹表面质量更高,且没有切屑。这给用户带来的效益远远抵扣了丝锥本钱。

他指出,北美国家制造业靠技术创新(innovation)赚钱,而不是靠提高产量赚钱。他希望同学们树立创新理念,争取定价权,争做No.1。

3

进入课堂,戴夫首先上起了思政课,这似乎是广大专业教师头疼之处。他用巧克力棒激发同学们的表达欲望,用生动直白的语言鼓励同学们不忘锻炼身体、保证营养饮食、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说,如果抱怨没有时间锻炼身体,那么就有时间上医院,医院里的人除了时间,一无所有。只有照顾好自己,才可能照顾家人和祖国。

4

他凭借丰富的企业合作(connection with industry)经验,教给同学们MasterCAM 软件中鲜为人知的好用的技巧。比如,使用互联网上免费的机翼设计数据导入MasterCAM,从而方便地设计叶片(blade);通过记事本(Notepad)导入坐标点制作加拿大枫叶国旗;再如轴替换、印制电路板钻孔、各种钻孔固定循环应用、切深策略(depth-cut)、攻丝刀具计算、航空零件的零废品率策略等等。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教学内容总是针对解决企业的某个技术问题。他说,做老师有的是理论和时间来研究企业悬而未决的难题,谢尔丹学院有个open house,专门收集企业的次品废品、旧的坏的工具设备,分发给老师和学生,作为学习和研究课题。


5

在机械学院组织的教师研讨会(seminar)上,戴夫教授给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情怀、教学生涯中最骄傲的故事,分析对比中西教育文化差异。他希望老师们走出国门,扩大视野,这样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

通过与数控技术团队的老师们深度交流,戴夫教授表示将收集适合CNC学生的数学(mathematics)教学需求,为学校制定基于工作应用的《数学》课程标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如质量控制、加工工艺等)成为他今后工作的方向。

6

我是戴夫教授的翻译(translator)、卓越班的临时班主任(coordinator)、"四位一体"+CAD/CAM专业英语老师(English teacher)。

在我看来,学习专业英语绝不比学习软件来得次要,应当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我要求学生们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laptop)上安装英文版MasterCAM软件;指导学生阅读翻译英文作业(assignment),理解作业要求,按时网上递交。

我与戴夫共同设计了旨在训练口语能力和勇气的学习成果汇报(presentation)作业,包括设计作品展示及边说边操作(speaking while doing)的总体要求、作业指导、评分标准(marking scheme)、教师评价表、学生互评表等。第一名的同学将获得戴夫教授颁发的20$(加元)奖金。

这样一来,英语的读、写、译、听、说能力在实战中悄无声息地培养了,"润物细无声"是教育追求的境界。

戴夫一生最大的爱好是教书(craving for teaching),对中国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这次是他第十次踏上中国的土地、2019年第三次访问中国了,这样的老朋友称得上二十一世纪的白求恩医生(Dr. Bethune)了!

中国高职院校应该放眼世界,慧眼识珠,运之所至。

​(于2019.12.22)

转于汤彩萍老师的教学随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0047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