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
“早上起来发现姨妈来了,身体非常难受,拖着身子去上学。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想出去喝口热粥,但同学说想试试冬天吃雪糕是什么感觉,为了表示合群,我也买了一盒,结果下午整个人都不行了,肚子痛到走不动路,到宿舍二十来分钟的路我走了近一小时才回去……”
看完之后,真的决定感慨万千。
明明不喜欢看恐怖电影,但是朋友们都追求刺激,只好一起看,看完后心理又很难受;
明明不喜欢吃辣,但是同事们下班聚会吃的就是火锅,不想推辞变得尴尬,只能勉强自己,最后拉肚子拉到哭;
本来不喜欢看那种很奇怪的综艺节目,但大家都喜欢那个明星那我也喜欢吧,和女同事一起团购一堆用不着的明星周边,买回来就成了垃圾;
不喜欢看一些三观歪曲的电视剧,但是那时正在热播,为了不和大家脱离只好忍住去看,只为了和大家有话聊……
曾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不落单,努力地合着群,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
1.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累。
一部电视剧突然大火,小希和朋友都喜欢看,唯一不同的是,小希喜欢女二号,而朋友们喜欢女一号。
女二号通常都是电视剧里的反派角色,和主角不和,欺负主角,霸占主角资源的一个人物。小希非常喜欢女二号,因为她觉得女二号演技非常流畅,不靠穿深色衣服,画浓妆,笑眯眯的就能表现出角色的形态,小希喜欢这样实力派的演员。
但是朋友们喜欢女一号,觉得女一号又漂亮又好看,如果只是这样就罢了。
她们会把男主角女主角之外的人骂个遍,女二号首当其冲,“丑女”“长那么胖还来演什么戏啊!”“背后有黑幕吧,怎么老是她的镜头。”“她好烦啊!”
甚至上升到人格层面,为了一个演绎出来的角色,天天去微博下面骂人。
小希从来不敢说自己喜欢女二号,和大家一起骂人,只为了“合群”。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这份安全感到底有没有真的安全了呢,做着违心的事,说着违心的话。
这时候照照镜子,你还认识镜子里的那个人吗?
你抛弃一切,努力合群的样子,看起来都觉得累!
2.圈子不同,不必刻意相融。
合群只是选择,不是必要手段,不是所有的合群都能带来快乐。
盲目地合群,只能是平庸的开始。
和懂你的人,不谋而合。不懂你的人,怎么说都不会懂,只是浪费时间罢了。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中待久了,盲目的为了这种不想被排外的想法桎梏,只会折磨自己的心灵,甚至慢慢被同化。这是很可怕的事。
刘同在他的书中写道:“曾迫切想与一个人好好聊聊,不仅是寒暄,而是真正的交流,却发现共同的话题更换了无数遍,熟悉的人早已不再拥有曾经的情怀,我被无数个“哦”“好吧”打败。
不合群只是表面上很孤独,但是内心是丰盈的。
强行想要进入一个圈子,要么会让人觉得你很奇怪,要么会让自己变得痛苦。
我在高中时期有一次分班,分班考试结束后因为家里一些事情休息了一个月。
有些人应该会知道,在一个陌生环境中,第一,二天是最好的交友时期,过了这个黄金时期基本就是个人团体了。
我一个月后再来上学时,大家已经分好了各自的团体,在开始时,我很害怕,试图和同桌说话组成队友,但是同桌一下课就会约着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厕所,我在很多小团体中都碰了壁,她们围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分散其实很坚固的圈子。后来者除非趣味相投要不然都进不去。
我成了全班唯一一个人的女生。
下课自己去外面走一走,回来时发现座位上坐着同桌的朋友而且没有要让出位子的意向,我只能又出去走一走。课间操自己一个人下楼,中午一个人吃饭,放学一个人走在路上。
当我有些熟悉这样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时又一个打击突然袭来,周围的同学在背后说我是个奇怪的人,因为一个人,所以和我说话都会变得奇怪,他们信服着和什么人说话就会被什么人等同化的原理,和我说话的人会被嘲笑,连同桌都不和我说话了。
我很痛苦,被人在后面指指点点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后来我玩的好的朋友转来了我的班,朋友
成绩非常好,也因此这样我的生活才慢慢回归正轨。
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才更让我明白,能懂你的人你说前半句话他就懂后面你想说什么,不懂你的人,你就是把这句话拆了十遍,他也不会相信你。
刻意找寻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还不如找寻适合自己的圈子。
一个好的圈子能够带着一群人一起成长,一起向前,不好的圈子一颗老鼠屎掉进去,都会染了一锅汤。
所以何必强求,顺应内心的想法吧。
3.有自己想法的人,会更出众。
不要为了合群而合群,真正快乐的生活需要活得有主见。
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需要问别人好不好看,你的生活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变好。
看到过一个寓言故事:
一对夫妻有一头驴,一天他们牵着驴上街。
开始时是妻子骑着驴,丈夫牵着绳。
路人在旁指指点点,说这女子太不像话,竟然自己骑着驴,让丈夫牵驴。
妻子很不好意思,于是换个位置,让丈夫骑驴,自己在下面牵驴。
这时又有路人在旁说,这男子怎么回事,竟然一个男人骑着驴,让女人牵驴,大男子主义!
这下丈夫也不好意思了,于是他们决定一起骑着驴。
没走两步,又有人说了,这两个人居然都骑着驴,是在虐待动物。
夫妻俩这下可不知道怎么做了,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干脆两个人都不骑了吧。
两人一起牵着驴走路。可结果呢?他们夫妻二人还是被路人指指点点:这两个人真傻,明明有一头驴子,可谁也不骑,那你们养这牲口,干嘛用呢?
夫妻二人真恨不该牵着驴上街。
这世界上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活,总有人说长道短,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指手画脚。
“无论你做得多好,总有人说你不好。
不管你有多对,总有人说你不对。”
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议论的人。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造就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说法不一,想法不一,众口难调。
在别人的嘴里痛苦难受,还不如活出自我,有自己的想法。
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同,互相碰撞会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而每个人为了保持一致拥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看法那和工厂复制品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宝石,都是独一无二的。
4.给自己独处的时间。
有些人可能觉得孤独一人太过寂寞,一定要混在人群里才能显得合群。
其实何必呢?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的看看自己的内心了呢?
有没有意识到它其实很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呢。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人群太过嘈杂,我们需要自己的空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
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在车上待一会再回家?
有人说:“因为他不想下车,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就成了父亲、老公、儿子,却唯独不是自己。”
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我们是需要有自己的独处时间的,每日三省吾身,思考一天的过与优,这是珍贵的时间。
杨绛先生一生都“不合群”,她和钱钟书两人很少应酬,在家里写书,自娱自乐。
她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刻意合群招来的是自己的痛苦,顺其自然,放宽心灵反而会自由轻松不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