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一代“鞋王”突然倒塌,达芙妮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泥潭的?

一代“鞋王”突然倒塌,达芙妮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泥潭的?

界动报道:

在中国的鞋履行业,能称为是“鞋王”的大概只有两家,一家是百丽,另外一家就是达芙妮。不过这两家巨头都没有躲得过时代的洪流,如今的达芙妮也将走上百丽的老路,挥手与市场说再见了!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创始人张文仪带着几名工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在达芙妮的发展初期,达芙妮一直做得是“批发”生意,就是将鞋子卖给代理商,从中赚取一点差价,不过这一模式的弊端很快就显露出来了。自己没有主导权,过高的库存风险,都使得达芙妮不得不面临着转型升级。

​而随着中国鞋履行业的快速发展,达芙妮显然是赶上了行业的风口期,开始着手建立起自己的自营专卖店网络,并且避开“中高端”路线,以“基本款”为主,这一营销战略也让达芙妮这一品牌更加的“接地气”,并且成为了每一位顾客的首推选择。

据了解,达芙妮女鞋的均价大概都是在200-300元左右,并且在街边店中,都能够看到达芙妮的身影,全新的经营模式让达芙妮迅速的成长,从2003年开始,达芙妮便开始了急速扩张之路,每年以150家的开店速度迅速席卷中国内地市场,而凭靠着内地市场的良好腹地,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达芙妮也能够稳健的扩张。在最辉煌的时候,达芙妮年销售近5000万双女鞋,一跃成为中国新一代女鞋王。

​虽然达芙妮躲过了影响力巨大的金融危机,但依旧没有保持这一市场优势。今年的4月份,达芙妮交出了一份比较糟糕的年度财报数据,数据显示,在2018年,达芙妮的营业额同比下滑了超20%,并且亏损超7亿港元,而这疲软的财报数据背后,也是不可避免的关店潮,截至目前,达芙妮已经关掉了上千家的门店了。

其实压死骆驼的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前期量的积累。在多年的发展之路上,达芙妮已经积累下了不少的病灶,不管是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还是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分销体系,都使得达芙妮在市场上表现的越来越衰弱。

​尤其是近年来电商的快速的发展,也在快速的挤压达芙妮的线下份额,即使达芙妮后期加盟电商平台,但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了,那么错失了各种机会的达芙妮,还能够顺利的逆风飞翔吗?

界动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界动传媒丨Jie Mobile

财经界动态透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56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