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国内资管市场正向成熟市场转型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国内资管市场正向成熟市场转型

12月21日,由东方财富以及旗下天天基金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资管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在此次会议上,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先生发表了《资管新趋势下基金公司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

经雷表示,影响资管行业发展的短期因素包括政策导向、资本市场表现;中期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长期因素包括人口结构等。

经雷表示,国内资管行业正面临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资管机构调整和对整个产品布局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目前大于共性。整体而言,资管市场特征在向成熟市场转型。

以下为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先生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被邀请来跟大家做分享,在基金行业我算一个新兵,我在这个行业刚刚六年,如果我的洞察和分析跟大家的看法有不同的地方还请见谅。

从整个行业来说,影响资管行业发展和版图的长短期因素包括:短期因素中有政策导向、资本市场表现;中期因素有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其实在这个里边从中期的维度,就像刚才所说的,我们也在看新的业务模式、新的渠道以及新的科技赋能对于整个资管所产生的更长期的影响;长期因素方面,资管做的是金融服务,而金融服务的是人。人的结构,人口的趋势这些其实对于整个金融服务都有影响。

大家可以看到国内面临的是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资管机构调整和对整个产品布局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目前大于共性。大家看一下日本,我们看到野村证券的分析,2018年,从获客资金流到管理途径,投资者在中间,养老基金、海外基金、私募基金,从客户到产品再到他们的渠道再到资管机构,这是整个日本的结构。

我们看自身,资金端方面,主要是家庭金融资产、银行理财等;渠道方面,也就是咱们的银行、保险、互联网等。接下来是咱们的产品,再最后是资产管理机构。这里边变成了国内从资金端通过渠道,再由渠道决定产品,再由产品决定资产管理者业务的承接以及竞争能力,这个跟海外是有一点区别。

从整个分析来看,随着理财新规的落地,整个业内大资管平台所有角色已经涌现出来,包括银行理财、包括公募,券商资管、信托、私募、海外资管,现在能够站在国内资管舞台的角色基本上都已经出现了,但是每一家都有优势和劣势,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家其实都会围绕它的主营和特色培育自身的竞争力。不同的竞争机构,当我们面对客户的金融服务和财富管理的时候,这里边确实是有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刚才我说了,现在资管行业是从分业监管逐步到混业监管的阶段,看美国,我们自己感觉国内的资管市场特征其实在向成熟市场转型。资管政策的制定是按照正式的分类,正式的分类其实是非常简洁明了,再按照股权结构所形成的特点来分类。国内的资管市场走的就是海外走过的路,只是说海外市场走了二三十年,在国内浓缩成三五年。

看这一幅图,这个数据是我们引用的国内数据,他们引用的数据跟我们国内的数据不一样,这里边看到一个趋势,资管AUM和GDP的占比,从两个比率,中国跟欧洲相比这个斜率还是会向上,看另外一个点,上面从储蓄占GDP的比,和存量公募基金占GDP的比,我们自己判断是向下的比例,因此在这里边其实是回到自身的能力建设,包括对财富管理和金融创新所能够提供的能力,在这里边我们自己一直认为,公募整个的竞争力还是有很高的提升空间。但是前提是说,我们自身本身要强,才能够在这个空间里边获得应得的市场占有率。

这张图是把美国公募监管的政策和市场发展的数据放在一张图上面,美国在1982-1991年期间的公募基金情况跟我们现在的现状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那个时间,整个货币基金的占比比较高,但是是在缩减的状态。按照时间维度来看,国内现在可能差不多应该是在美国80年代跟90年代市场发展的阶段。从占比的角度看,到2018年末,整个公募存量的占比占整个大资管市场应该是18%。我们看日本的占比是49%。这个是我们自身对于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它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点。

首先,资产管理是以客户资金为对象,财富管理在我们看来是以客户主体为管理对象,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主体,财富管理要做的事情是寻找匹配,甚至创设最佳的方案和工具。关注点上,资产管理更加的具体,而财富管理应该是在资产管理上面增加的广泛,如果从落脚点来看,这边资产管理更多的是组合、标底、策略、风险管理。而在财富管理包括的是资产管理,包括教育的规划、退休的规划、保险、捐赠方案。从受托责任,这个是在特定资产的层面,财富管理是更强的信托关系,它是在财富的层面。资产管理我们感觉其实是越来越变成必须在专业的领域做得更加的有效,你自身的公司平台能够让你的专业能力得到体现。但是财富管理相对于资产管理是浅而宽的,因为它涉及的面更广。这是我们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正统的财富管理在中国才刚刚的起步。

从资管的角度看,刚才所说的这些政策,包括我们自身对于趋势的判断,这个是在过去十年最大的20家资产管理机构,按照原始股东体现出来的数据来看,独立资管的占比是在扩展的维度,为什么?在银行系、保险系母主体有资本金的约束,也有政策的约束,所以在很多的方面是没有办法跟独立的资管机构做能力上的匹配,大家可以看到在20年里边,2008年属于独立资管,后面是10个。

从资产管理业的角度看,国内走的路会是跟海外有点方向雷同,只不过步伐不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到现在为止海外大的平台,或者是特别的领军专家,这两头是在获得资金,中间的基本上是在逐步的被消灭掉,所以也就变成了如果从一个纯资产管理机构的角度,要不然你就去做一个大而全的平台,而且在这个平台上面你的业绩可持续性是非常的重要,能够去满足不同的多元化的客户的需求。要不然你就选择一个单一的领域做精做尖,做到前一前二,如果做不到的话,其实就变成了在中间,你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大的机构跟小而精的机构在两端,它的成本是有优势的。

从另外一个维度,从盈利能力的微笑曲线,也是体现两端的盈利能力要比在中间的盈利能力要强不少,在过去18年里中,美国市场增长率也是体现出哑铃型的特征,这是美国的趋势,中国未必会走到这个程度,我们看到的是在很多的方向上面,咱们跟其它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会有一个趋同的作用。

最后,可能大家对我们也比较了解,我们是一个资产管理机构,但是我们是一个有思想的资产管理机构。什么是叫有思想?大家想象,现在资本市场所用的基本理论是基于欧美市场的有效金融理论,再做的补丁,运用在了国内。大家是否可以想一想,这个新兴市场是否合适,我们是有能力做自己的判断,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资产管理机构,首先你要有思想,你有没有,愿不愿意去做投入非有效市场的理论,作为一个最难的点,你去做能力的建设,这个是为什么说,我们在2015年跟北大光华创设了博士后工作站,所有人都是基于非有效金融理论来做研究,而这些研究是从后续整个投研的能力的源泉。

等有了思想之后,我们相信在多元、开放,尊重的环境下,我们希望的是思想的碰撞。我相信每一个投研人员看资本市场版图,只是冰山的一角,因此你想把资本市场看全,必须要有思想的碰撞,思想碰撞完了之后,就是我们自己提出的,需要有竞争力的研究文化。我们相信,面对国内非有效的资本市场,深度基本面研究和主动管理,以及研究驱动投资,这个是我们认为能够去作出可持续性业绩的支柱。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要做的是,以研究来驱动投资的资产管理机构,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也都说了,现在我们做的是工业化的改进,为什么是工业化?因为投研的能力,过往是某一个单人的模式去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但整个零售客户的机构化、机构客户的专业化这两大趋势,小作坊的模式已经过去了。如果没有对工业化的理解,对于关键节点的理解,以及内部潜心研究,使得你在这个流水线里边生产出来次品的概率大大的降低的话,在这个市场赢得自己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困难。我们看到,卓越业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要求,现在更多的要考虑业绩的可持续的来源,自身对于业绩可持续性的能力圈在什么,再之后就是我们的使命,一直是服务财富增长。谢谢!

关注东方财富网微信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8479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