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从古到今一直传承,每当家里有事情时,亲友们都会前来参加,共同见证主家的喜和哀。农村人重情义,尽管人在外面打工,知道亲友家里有红白喜事,还是会千里迢迢赶回家中。
近年来,份子钱也在年年上涨,记得在10年前份子钱为50/100元,到了如今已经涨到了200/300元,如果是亲友的话,那就会涨到500/1000元。
尽管份子钱的负担加剧,很多家庭还是会拿出这笔钱,毕竟红白喜事是相对的,你去别人家里多少钱,别人来你家里也会随同样的钱,这就是礼尚往来。
有人问,为啥到了冬天,农村的红白喜事就会多了起来?我们来看看背后的原因。
一、喜事
从新世纪开始,农村的青壮年群体就到城市里打工,每年也只是到了腊月才会回家,过了春节后再次外出。平日里大家之所以不愿回来,一是工作没时间,二是来回一趟不容易。
如果是平日里办喜事的话,前来的亲友、客人不是太多,酒宴不是太热闹。到了春节期间就不同了,亲友们都会赶回家里,此时再办上喜事,大家都会参加,本身就要迎接新年,每个人的脸上都会十分兴奋,这样酒宴就会锦上添花。
在正月时,老人过大寿的也多,此时儿女都会为其祝寿,其他的亲友也会赶来参加,整个冬天就会显得红白喜事很多。
二、白事
就拿小编来说,近段时间参加了几场葬礼,均是老人离世的,其实每年的冬季都是如此,很多老人熬不住冬天。
老人本身的身体就比较弱,很难能够抵御严寒,因此面对寒冷的天气不少人都受不住,即便是穿得再多还是感觉比较冷,此时也容易患上疾病。
对于老人来说,轻易不能生病,一旦得病可能就会加剧,引发重大疾病,到时就算是送到医院也很难治疗,只能看着老人在病痛折磨中离世。
城市里御寒的方式比较多,暖气可以很好的保暖,室内的温度20℃以上,老人不需要担心太冷。到了农村中,很多人只能采用煤炭、柴火取暖,效果并不是太好,穿得很多还是觉得冷,因此在农村中不少老人撑不住冬季。
时代在年年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红白喜事集中在冬天,说到底还是农村人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2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