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写于悄然而至的中年危机的随笔

写于悄然而至的中年危机的随笔

“生活就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互联网时代习惯把一些东西放大,从而引发芸芸众生的恐慌。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其实一直伴随着焦虑,只是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急切地贩卖着。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似古时候的围炉夜话,也许一个故事就可以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夜。悠悠岁月悠悠过,那份惬意与悠闲,如同班得瑞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这才是生命的本真吧。

打开手机,打开电脑,生活变得如焦躁的摇滚,压抑的嘶吼似乎随时在心底想起。想要关闭这一切,可似乎你又会变成离群的孤雁,终究无法忍受出家式的清寂生活。在矛盾和撕扯中,内心分裂与融合,原本清澈的一泓清泉,虽然还在涌动着,却变成尘土和雾霾般的颜色。

一天一天,岁月如钟摆一样不停息,怎么涂脂抹粉也难掩沧桑的皱纹。如是,人越来越孤独,不愿敞开心扉,内心的叹息和忧伤常常溢于言表。偶尔的惊鸿一笑,也是回忆起了青春时如何的汪洋恣肆,灿若黑夜中的星辰,一瞬间却转过头沉寂如冰,好似回不去的无奈与弥漫的酸涩。

看过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男人四十》,重重的感叹:中年的人生怎么那么的苍凉。似乎中年人都困宥于类似的状况:上有老下有小沉重的经济压力之下,工作中却又还有面对领导的不满与裁员的危机,朋友同学的功成名就,夫妻情分的不悲也不喜,生活只剩下了浓重的喘息,原本应该被时光酿成的醇香的酒,却被熬成一锅清淡的汤,仅止饥渴,乏善可陈。

生活过成了无言的废垒,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也许有过曾经的辉煌,却无法引起丝毫的造访的兴趣。

我以为都市的生活只属于年轻人,并不属于中年人。

马达式的生活模式,不停的转动,至死方休的疲惫如影随形,这将磨灭岁月积淀的所有情感,人走在异化为机器的道路上,还有丝毫为人的乐趣么?

我想到陶渊明归隐田园时,恰恰也是四十余岁的年纪。“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这样的选择如果仅仅是厌恶官场的黑暗,那之前的多次出仕又是为何呢?四十不惑的陶渊明,终究选择了逃离罗网般的世界,幸而他有“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可以回得去,虽是清寒,但也活出了中年人的惬意。人到中年向何处呢?“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那是少年情怀,应该学学王摩诘,“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回不去的故土田园,回不去么? 我们只是不甘于大方的承认自己的平凡。在这个精英泛滥的都市,垂死挣扎着,想要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甚至在违背本心,学着机谋巧算,市侩厚颜。残酷的现实告诉你了,你并不属于这个繁华的城市。上天也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垂怜好运,在别人的故事里徜徉而不自知,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悲!

红花的鲜艳与娇嫩,不过是绿叶的衬托。

如此,我宁愿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一片离开红花的叶,即使焦黄,也会有死亡的静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229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