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他们说90后要30岁了 我们说50岁最值得思考

他们说90后要30岁了 我们说50岁最值得思考

上个月,被人形容为“生活的一大块儿都让他占领了”的高晓松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人生经年,50岁,可谓历时过半,有感慨,有回眸,有未来可期,也有平静如水……

普通人的人生年轮或许没有高先生这前半辈子的辉煌绚烂,但这并不妨碍生命在平平淡淡中展露各自的精彩。倏忽半生,回看这一万八千多天的光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经历着欢笑泪水、喜怒哀乐,有得,亦有缺憾;有潸然泪下的悲伤,亦有喜极而泣的欣慰。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廖木兴/图

1

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希望经济独立

人物:小灵 / 年龄:1972年生人 / 职业:全职主妇

十几年前,为了照顾小孩和家庭,选择了做全职主妇的小灵,最近几个月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孩子读书的作息时间突然间变得异常紧张起来,尽管不是住校,但每天早出晚归,基本很难见到人,更不要说是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和打理一应用品了,这种状态和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巢期”。

“假如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不会这样选择。”她说。

面对“空巢中年”需要重新发现自我

“空巢中年”的状态,相对来说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孩子一天天长大独立,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日渐降低,对为人父母者而言,同样需要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不适感,特别是对于长年居家、与社会相对脱节的全职主妇,需要调适的心理程度就更甚。

“突然间感觉到很不适应,不习惯了。以前还觉得自己有借口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现在孩子每天都在学校吃饭,每个星期只有周末两天晚餐会在家吃,缺失了照顾孩子的理由,我整个人感觉到空寥寥的,对这个家,我好像没有一点存在的价值了……”

处于“自我怀疑阶段”的小灵正面临着“重新发现和寻找自我”的人生课题,她说这两年她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拖累了家人,长期的主妇生涯,让她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增加家庭收入来源的技能,“现在每天宅在家,连买菜都用App买,我自己都感觉到我很颓废。”

她也知道,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经年累月积累下来到现在,想瞬间扭转状态,这更加不现实,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许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小灵希望自己能够迈出家门,能够重新与社会接上轨,经朋友介绍,寻了份工,但只去了一天,她就辞工不做了,“是去做搞卫生的阿姨,我去干了一天,感觉挺心酸的,几十岁人还沦落到起点这么低的地步……”她说,“如果人生有得重新选择,我想我可能不会选择做全职主妇,我会让自己在经济上能够独立一些。”

但在怀疑自我的同时,她同样在积极地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她认为自己算是一个凡事不刻意、不很执着的人,就算现在的状态不理想,但对于已经过往的人生也不会后悔,每个人都可能会走弯路,是不是弯路也只有自己走过了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错过了的那些选择才能会从中摸索到经验和总结,“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哪里有像教科书一样可以参考的人生呢?”

最珍惜家人,恐惧“走”在先生后面

旅行是小灵家的一项必备项目,每一次旅行都能留下许多回忆。“最难忘的旅行有两次,一次是有一年在从化,体验水上帆板运动时突降暴雨,当时我们被困在河中间的一个小岛上,暴涨的河水、狂暴的降雨、迅速下降的温度和劈面打下来的雷电以及无处躲藏的我们,想起来确实有些后怕。还有一次在西安时遭遇了地震,也同样让我感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很无助、很渺小,有种深刻的无力感和无奈,提醒你要珍惜当下,过好当下。”

前半生倏忽而过,小灵说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不上有多精彩,可是相比儿时的玩伴,或许是因为不同城市的缘故,大家的生活状态很不一样,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观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本质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道不同不相为谋’,心态宽容一点,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我也不想要去刻意讨好谁。”

家人是她最为珍惜的“财产”,与家人在一起,“快乐是双方的,是互相不隐瞒,有开心甜蜜一起分享,有烦恼郁闷一起分担”的状态,她最恐惧的事情是“走在先生后面”,“如果留下我独自一个儿,我恐怕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人生过百,似乎仅仅是在一瞬间,那一万八千多个日子就成为了过去,正如小灵所说,每个人都可能会走弯路,是不是弯路也只有自己走过了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错过了的那些选择也只有错过了,才能从中摸索到经验和总结……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也没有机会重来,但这个过程,依然会带给我们享受、反思和接受。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廖木兴/图

2

人到中年 必须要学会原谅自己

人物:老军医 / 年龄:1968年生人 / 职业:媒体

老军医对自己的描述是:“籍贯东莞、南宁出生,12岁到广州,生活至今的敬业汽车媒体人,爱跑步的‘跑渣’和爱家的先生与父亲。”他说自己的前半生没啥大成就,但基本上该经历的也经历过,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生的历练,没什么觉得后悔,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不过他也表示,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希望自己从大学时期就开始跑马拉松,并且尽可能多买几套房子。”他笑着说。

跑步是健身及找乐子的游戏

老军医的第一次跑马,是在2010年的厦门马拉松,那年他42岁。

“跑到第18公里的时候就上了收容车,这是我跑马拉松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退赛上收容车的经历。”他说。

对他来说,跑步意味着是一种健身和找乐子的游戏,是一件十分开心和快乐的事情。不过相对于跑马拉松,他其实更喜欢越野跑,那种“在山野中奔跑,在黑夜里独行,艰辛完赛后所带来的满足感,都妙不可言。”

自从开始相对系统地跑步之后,心态上的变化倒没有什么,肢体当然变得更加轻盈和健康,“50岁以后自己还能越跑越快,这放在20年前我想都不敢想。”他说。

尽管他表示除了日常的训练跑,其实每年跑马的频率并不高,基本上这几年都保持着每年跑两到三个全马,两到三个越野跑以及三到四个半马,跑半马大多数是利用出差工作的空闲,但跑步对于他的人生乐趣,依然是不容忽视的,虽然称自己是“跑渣”,对于年跑步公里数超过4000公里的他来说,显然不可能是“跑渣”一枚那么简单。

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

除了跑步,老军医也喜欢旅行,人生中无数次的徒步、自驾,最难忘的一次他说是2002年第一次背包驴行,负重翻越碧罗雪山,然后从泸沽湖徒步到稻城,前后一共在路上近50天时间。与向导两个人一起,用比预期短的时间翻越了雪山,“过程很辛苦,但过去之后让人更深刻理解‘人生没有不可能’这句话。”

还有一次是在虎跳峡突遇塌方,飞石就从头顶上飞翻而过,他说当时感觉那躲避塌方飞石的半分钟时间无比漫长,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无助与无能为力在这半分钟里有了直观的感触和恐惧,生死看天,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死里逃生”,这才更加懂得了生命是多么可贵。

如果说跑步和四处旅行带给他更多的是肢体上的灵动,那么在35岁那年辞职去山区支教一年的经历,则让他对于人性、对于慈善公益,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那一年,我快要35岁了,突然觉得再不改变恐怕就没有改变的勇气了,于是我辞了职,给自己一年时间,想要去做点儿我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他说,当时的计划是暑假旅行完之后就去山区支教一年,去是如期去了,但仅仅几个月之后,就不得不告别了那所学校,并不是他吃不了偏远山区条件简陋的苦,而是当地原本的教师似乎并不欢迎外来的人,在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甚至做事的观点和态度上,双方都有一定的分歧。

“我支教的那几个月,简单总结:娃们是天真可爱的,成年人的世界是复杂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的冲突,哪怕是你根本看不上的人。”老军医表示,“与此同时,这一经历也让我深深地反思,就是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便出发点、初衷可能在自己看来是好的,即便你觉得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上来说是做好事,也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这一点,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不过,人到中年,他也不会去较劲,不管是跟自己,还是跟对方,“中年人必须能原谅自己,我是个‘懒人’,不原谅自己的话,就要和自己较劲,这太痛苦了,也没有必要。”他说。

回顾这半生,所有的经历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财富,“没什么后悔的,继续这样健康平安地和家人过下去,简单开心,家是我最珍惜的‘财产’。”

3

没有惊心动魄 只有锅碗瓢盆

人物:南哥 / 年龄:1968年生人 / 职业:国际跨国公司工程师

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主修食品专业的南哥后来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他说这恐怕是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就属于动手能力超强的,对电器音响等物保持了一辈子的激情,耳濡目染,也就让南哥从小到大都喜欢鼓捣器械,也因此认识了现在的老婆,“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只有柴米油盐锅碗瓢盆。”

从东北到广州成长三城记

因为父亲是军人,作为随军家属,南哥出生在大连,不过对于大连的记忆几乎是“没有记忆”,只有一种叫做“樱桃肉”的食物还让他现在惦念着。幼儿园期间,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多吃一碗饭,往往在第一轮的时候并不放些“好吃的”菜出来,等到小朋友们一碗饭下肚,这才将“好吃的”菜摆出来,这样这些馋嘴的娃娃们就为了能吃到那“好吃的”菜而不得不再添多一碗饭了。

小学到高中阶段,又跟着父亲的调动到了武汉,父亲是广东人,吃不惯北方的食物,总想调回南方,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机会调动到武汉,好歹也离广州更近。等到南哥高中时,全家终于调回广州,至今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随和、善良的人,喜欢运动,兴趣比较广泛,遇事会以大局为重,为人有时会自私。”南哥表示,三座性格完全不同的城市,赋予了他性格中的包容性,在广州读大学时,因为喜欢动手,成为了学校学生活动空间的实际主理人,那时候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专门有一处空间提供给学生们举办交谊舞会,课余放松,这空间里的音响线路、灯光器材等等都是南哥一手攒起来的,“有时候为了买一个零件,骑单车骑到番禺,买好了再骑回来,学校有一定的经费,但主要还是为了练手,当年网络没那么发达,想找资料只能去图书馆,然后自己琢磨,过程也蛮有意思的。”

也是因着这样的机缘,当他高中时期的朦胧初恋对他说:“你不够成熟,太孩子气”而甩了他时,这个活动空间无意中还促成了他的下一段情缘,让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一直到今天。

每个人都有个性,我不该去痛恨

但回过头看自己的前半生,情感、家庭、性格、兴趣,这些生活中割裂不开的千丝万缕,也需要彼此双方的大度和包容。

“我们俩有过两次险些就离婚的状况,一次是我女儿刚出生一年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孩子的来临完全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状态,彼此在育儿的观念和认知上又有一些分歧,她提出要离婚。”南哥说道,他的态度是尊重对方的选择,但实际上从内心里,他说他从来没想过离开或不要这个家。后来再提此事,是女儿初中阶段,“当时我要出差,她也没坚持,就又不了了之了。”

过日子没有惊心动魄,只有锅碗瓢盆,夫妻关系、婚姻生活甚至包括对待子女的态度,都可能是导致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当妈的把自己女儿拉黑已经好几个月了,”南哥很无奈,“女儿是我‘前世小情人’啊,对她我是啥要求都答应,我就是她的‘提款机’。”他说。

最怕身体玩不动了心还想玩

作为最珍惜自己动手能力的南哥,兴趣爱好不可谓不广泛,“十多年前我去马尔代夫旅行,看到有人在潜水,就跑过去报名也想去尝试,结果被拒绝了,因为没有考过潜水的资格证。”这难不到执行力超强的他,回来后立刻去考了潜水证,直到今天潜水都还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他喜欢做饭,手艺颇精,跟他外出旅行或聚餐大家是有口福的,“我去东南亚潜水比较多,每次去,我几乎都会带上各色调味料,到市场买回来新鲜的海产品,自己烹制大餐,味道一流。”

朋友聚会,倘若有需要动手的烹饪环节,那基本上他也是当仁不让。因为喜欢吃,几年前还跟朋友们合伙开过一家以吃小龙虾为主的餐厅,当然几位都不懂餐饮的人凑在一起,光有情怀,没有经验,餐厅也就在一年后以收场而告终……

然而50岁的南哥依然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折腾心态,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最近他正与朋友一起筹备,准备在珠江新城开一家高级定制的西装店,这同样又是他完全不懂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他说:“我最怕的是身体玩儿不动了,心还想玩儿,如果不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心态,难免会被淘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125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