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先生,中国著名教育家,他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
有一次,他在学校碰到一个学生,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学生的手指泛黄,凭着几十年抽烟的经验,他判定,学生的手指应该是被烟熏黄的,这个学生有抽烟行为,他便走上前劝告这个学生:烟对身体有伤害,你一定要戒掉它。可能是因为这个学生平时看到过张伯苓先生抽过烟,没想到这个学生有点不服气的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先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问楞了一下,他会意的笑了笑。当天,立即让校工把自己所有的烟杆取下来,当着所有学生的面销毁、折断,然后,十分有诚意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位同学一起戒烟。果然,至从那次事件后,张伯苓先生再也不吸烟了。
我不得不说:我万分敬佩张伯苓老先生。他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够做到礼貌待人,身体力行,为人师表,硬实令人敬佩。我也相信,如果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肯定也会及时改正。老先生的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不论是老师教育学生,家长管教孩子,领导安排下属,我觉得都应该先做到以身作则,在同等条件下,自己都不能完成的事情,怎么能强加于人,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你一边正在拿着手机玩游戏,一边确给孩子说:放下平板电脑,不要玩游戏。你难道不觉得,孩子也会像上面那个学生一样反问你,你该如何答复?即便孩子不敢像上面那个学生一样反问你,起码孩子心里也会和那个学生有同样的想法吧。所以说,在培养、教育孩子时,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亲身示范,才能让孩子信服。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推动孩子健康发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放到教育孩子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老师和家长自己都能身体力行,在这种环境下,你不叫孩子该怎么做,他自己也会去跟着做;如果老师和家长自己都没有做好榜样,这个时候反而去教育孩子,孩子肯定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对你首开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经也这样说过:“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很出名的人,叫赵简子,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有一次,他亲自统帅三军讨伐卫国,他对带兵打仗不是太熟悉,胆子也很小。当敌人发动进攻时,赵简子怕伤到自己,就躲到士兵后面,但是,他确命令士兵往前冲。可是士兵们看到主帅都躲在自己身后,便也呆在原地不动。赵简子气愤地说道:这些士兵太差了,在战场上竟然不听主帅的号令。其中有个人听到赵简子的话后,非常不服气,走到赵简子面前说:大人,恕我直言,士兵们之所以停止不前,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有做到罢了,士兵们并没有任何过错!此时,赵简子更加气得火冒三丈,拔出剑指着那人胸口说:我不顾生死,亲自上战场,这难道做得还不够吗?你说,我哪些地方没有做到?要是有道理便罢了,没道理我立刻刺死你!那个人理直气壮地说道:贤君献公,即位五年就兼并了十九个国家,因为他能做到身先士卒,士兵们个个都变得坚毅果敢。我说您只不过是有些地方没有做到而已,士兵们并没有什么不好,难道我说得有什么不对的吗?赵简子一听,确实很有道理,上前赔礼道:多谢您的指教,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然后,赵简子第一个站到了士兵们最前面,站到了弓箭射程范围之内。这个时候,他再次命令士兵冲击,士兵们便奋勇出击,最终,战斗大获全胜。
其实,无论老师与家长有多么严格的管理措施,有多么先进的管理办法,都比不上以身作则起的作用大。如果想要求孩子要做到一件事,自己先做到了,那么就会增加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望,还可以起到鼓舞孩子的作用,带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最大化的有效教育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6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