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把“丑小鸭”当鸭
《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天赋就不是鸭,因此根本就不能把它当成鸭子来养。
一窝待孵的鸭蛋中混入了一枚天鹅卵,一群蹒跚而行的鸭子中掺入了一只又大又丑的“丑小鸭”,鸭妈妈嫌弃他,鸭群欺负他,而最终他历经磨难后却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丑小鸭”何以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只因为他天赋异禀,与众鸭蛋不同,与众鸭不同。如果他本就是一枚鸭蛋孵出的一只鸭子,那么,无论鸭妈妈如何偏爱,如何引导,如何教育,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其实,即便是鸭群中的鸭子,又何尝都一模一样呢?有的善奔跑,有的善鸣唱,有的善梳羽,有的善游泳,有的善捕食,有的兼而有之。天生万物,红橙黄绿青蓝紫,奇形怪状,各不相同。世界之大,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天人合一,人亦如此。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校里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说句不中听的话,老师和学生就是鸭妈妈和鸭群。学生千差万别,天赋各异,遗传不同,家教参差,或善歌唱,或善美术,或善运动,或善功课……有如鸭群中各不相同的鸭子。
鸭群中的鸭子外形相似,但品性大不相同。作为鸭妈妈,作为老师,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识别他们的不同,发现他们的天赋异禀,因材施教,使他们各得其所,各有所成,各个自得其乐。
真正的鸭蛋孵不出白天鹅,天生的鸭子培养不成美丽的白天鹅。是鸭子,我们就因其特点培养成一只只快乐的鸭子,完全没必要(当然也不可能)幻想着把他们培养成美丽的白天鹅。慎之又慎,我们不能把天赋异禀的“丑小鸭”按照鸭子的标准与方法培养,那将培养出一个又丑又笨、极其另类、极不遭人待见的鸭子,那将是美丽的白天鹅的悲剧,也是含辛茹苦的鸭妈妈的悲剧。言下之意,我们教师对学生也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多把尺子,因材施教,不能幻想着每个学生都考高分,上好大学。
言下之意,我们还是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得其所。其实,我想,时下流行的所谓的“个别化教育”大概与此相类似吧。
有人在讲到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时,认为第一个趋势就是“个别化教育”,其特征是从以班级授课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认为,这是我们的教育发展转型的一个关键点。
殊不知,这个转型决不会一蹴而就,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各种教学模式满天飞,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欺欺人,“硕果累累”;烟花易冷,繁华已逝,终归寂静。至今回味,哭笑不得。
“颠覆旧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一班学生,懵懵懂懂,振振有词,趋利避害,选择性理解、使用法律法规,踢开老师,甚至侮辱、谩骂、殴打以至杀害老师。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心目中,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要民主,不要法制。任学生“大民主”,逼老师喝药上吊。这或许是我们民族尚未成熟的品性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吧。
或许,有那么一天,“个别化教育”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走进学生的生活。但那一天,必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通信技术随心所欲之时,我们的教育不再是“生存教育”,而是“生活教育”之日。
但为今之计,还是以班级学生共同学习为主,以“因材施教”为辅导吧。
现阶段,尤其是我们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不可能解散班级,取消班级授课制,不可能人手一套适用于“个别化教育”的极其先进的通讯工具,不可能有一套套适合“个别化教育”的课程……所以说,“个别化教育”的实现任重道远。当务之急,还应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自开出不同的花朵,结出各自的瓜果。
一言以蔽之,我们切莫把“丑小鸭”当成鸭,而应该因性而养,因材施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