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年不畏,勇敢做自己!
作者:汣漓
你有没有突然有一刻,想放弃一切?包括自己?
我有过,很多次。
- 某道数理化生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 高考与金榜题名失之交臂的时候;
- 在重要的选择面前犹豫,害怕自己一旦选错,便倾其一生也无法挽回的时候;
- 眼睁睁地看着家人受尽欺辱,自己却无能无能为力的时候……
我身上仿佛有着处女座与生俱来的性子,朋友们都这样评价我:
要么全部,要么全不。认定的东西就会死磕到底,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极其可怕。
其实他们都不懂,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也曾蒙着头大哭,想要放弃一切。
对生活太过热烈或安静的人,总是在烟火人间中不动声色地保持自我,像落在河流裏着的星光一样,小心翼翼地点缀她所热爱的地方。
在最疲惫焦躁的时候,我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戴着耳机,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像是孤单的流霜,看不见一点光,也找不到方向……”
我想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儿,可是心里也会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
“放弃吧,放弃吧,得过且过,顺其自然不好吗?”
是什么让一个20出头意气风发的少年在精神上步入老年?那一瞬间究竟是什么时候?
是“每天”。
在这苦乐人间跌跌撞撞,我们都被冷漠折断锋芒,用尽所有力量,也找不到光。
01
11月22日上午,人大女生王钰敏自杀身亡。
王钰敏曾向家人透露金融工作压力大,此前她也一直在接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
我想,那时候,她身上的勇气和信心正一点一点地抽离身体。
她也许一直想试着接触外界,但始终觉得有着厚厚的隔阂。她问自己:
“真的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就在这里放弃吧,好不好?”
“好吗?好的。”
据调查,全球3亿多人受抑郁症折磨。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5个患者。
三分之二的患者都动过自杀的念头。
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
这些人都和离世的女大学生一样,在深夜里叹息,独坐仰望星空。
生活太难了,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一切。
有时候压死我们不是最后的那一棵稻草,而是积攒了太久的生活里的“难”。
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扭曲的面部,已经彻底无法分辨真实的自己,思绪混乱。
那纵身一跃,周围空无一人,没有任何挣扎的痕迹,反而更像是一种解脱。
02
以前,我一个朋友总是跟我说,自己以后就想做一个大众眼中的“废物”,得过且过地活着,安安稳稳,终其一生。
因为她对生活没什么特别的期待,好像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认定了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俗人,也老早就接受自己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的事实。
每次她看到我对生活拼死拼活的时候,就会上来插一嘴:
“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有所爱作陪,有家人做后盾,衣能蔽体食能果腹就行了,何必对自己那么苛刻,整天想着往高处走,那么为难自己干什么?”
直到有一天,她父亲在工地干活时突然昏倒,在ICU昏迷了整整五天。
专家都说,请家属时刻做好心理准备,就算醒来也会失去所有的行动力,一生都只能躺在床上。
她和她的家人权衡了一下高昂的医疗费后,决定放弃治疗。
撤掉医疗设备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躺在病床上的、最疼爱她的那个人将要永远的离开了。
最遗憾的是,在她父亲临走之前,她都是一个颓废的人。无论她多么不愿意,都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说一声:“不准撤。”
因为她没有能力支付足以让父亲痊愈的费用,也没有能力去保护所爱之人。
后来,她发了一条朋友圈:
“在决定放弃的那一刻,我也该对我的全世界说再见了。”
我被她这条朋友圈吓得背后一凉,赶紧给她打了个电话,记得那天她哭得特别惨。
生活永远不会让一个人永久保持缄默,那些崩溃的痛苦,歇斯底里的咆哮,不过是被现实碾压之后,无力的反抗而已。
03
我有一个表姐,22岁一毕业就展开了北漂生活。
我问她第一次产生放弃的念头,是在什么时候?她回忆起了自己入职半年那会儿。
为了赶一个项目,连着忙了两个晚上加班到凌晨。
公司规定加班到八点以后是可以打车回家的,但财务看见她打车回家一百多块钱的票子,不报。说路程太远,超出了公司的预算。
加班到第二个晚上,因为太累,忘记打卡,按公司规定是要扣掉一天工资和全勤奖的。她找财务说明情况,可惜还是那句话,没打卡就没打卡,一切都得按规矩办事。
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便宜,房子都租在离公司最远的外环上,上班坐公交,转地铁,再骑自行车,赶上早高峰,有人因为太挤还要吵架,闹哄哄的一团,仿佛人间地狱。
表姐想,这几百块钱索性就当吃顿饭了,吃完了还会胖,反正也就是没了呗。
可让人寒心的是,她赶了两天两夜的项目,却被同事盗取,并署名说那时他自己在家加班了三个晚上的成果。
她找到公司高层理论,却苦于没有直接证据,根本没人愿意相信这是她自己做的就算了,还被扣了一个月工资,背上了诬陷同事的骂名。
她告诉我,当时眼泪哗的一下就爆发出来了,转身跑到楼梯间,大哭了一场,然后写好了辞职信,就差订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了。
就像《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满怀热血地来到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大城市,可是现实吝啬得连一片光都不曾赐予她。
放弃吗?
有过。
那为什么又坚持下来?
任何人风光的背后,从来的都不是安逸,而是要付出12分的努力。
毕竟,每一个在大城市奋斗的女孩,都要拥有超乎常人的坚强与勇敢,不是吗?
04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 那些大半夜还骑着三轮车拾荒的嶙峋老人;
- 那些无论风霜雨雪都要按时送外卖的外卖小哥;
- 那些四处摆摊卖水果、卖菜,又要时时刻刻躲避城管的大爷大奶;
- 那些凌晨接到一通电话都要从被窝爬起跑到手术室的医生;
- 那些陪客户喝完酒在午夜的马路边狂吐不止的高级白领……
他们不难吗?他们没有想过放弃吗?
可世界上根本上就没有逃离这一说,只不过是用一种苦难交换另一种苦难。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苦难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名叫“人生”的路途里,摸爬滚打。
一次次的失落失望又挣扎,一次次的跌倒倒下又站起,一次次的绝望放弃又坚持,直到最后与自己和解。
这当中的一切的苦楚,只有你自己懂。
还记得我开头说的那句话吗?
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个洒满汽油的火柴堆,只等待着某个不经意丢落的火柴,就会轰然燃起一场大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3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