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90后大学生入职于一家传统的企业已有四年光阴了......

90后大学生入职于一家传统的企业已有四年光阴了......

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云里雾里,不知该选择哪个专业。说来也惭愧,十八岁的自己,竟然连人生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也无法确定。至少在面对多种专业选择的情况下,尚且缺乏某种果敢的决心和信心。

爸妈读书少,知识文化受限,对于招生简章上面密密麻麻的专业目录二老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唯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就是带有“经济”、“财会”、“金融”等字眼的专业。因为在父母的思想和观念当中,但凡与“钱”沾边的专业,以后所找的工作就肯定能挣大钱。

家里有个远房表哥,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已有十几载,当时听说读的是电气专业,也算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爸妈打了几通电话,关于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的重要事项,反复向表哥寻求了相关建议。

最后,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几经商量,最终敲定了志愿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手

老实讲,当时选择这个专业后的第一感觉就是:

拧螺丝钉的专业户。

就这样,我独自一人拖着行囊,揣着录取通知书,在师兄师姐的帮衬下,正式到学校报了道。

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收获很多,颠覆了最初对“机械”专业的理解和认知。

平面、空间、三维、立体、自动化、编程软件、绘图软件、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都与“机械”相关。机械识图、机械设计、模具制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Auto CAD、UG、Matlab、华中数控、金工实习、手工测绘等等课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手工测绘

我沉醉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痴迷于汗牛充栋的学校图书馆里。

做完了毕业设计,通过了毕业答辩,揣着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再一次拖着行囊,进入了一家非常传统的制造行业,算是正式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

这份工作是爸妈托人找的,就是那位帮我填报高考志愿和专业的选房表哥。

“国企,稳定”。

电话那头的爸妈欣慰地说道。

这家传统的制造企业坐落于市中心,紧挨着长江边上。一排排老旧的车间厂房整齐划一地卧在这片厚重的泥土上。斑斑驳驳、灰不溜秋的建筑物与灯红酒绿的繁华城市做对比,显得如此地格格不入。

厂房面积很大,根据工种,划分了六个生产车间,且各个车间相距较远,弯弯曲曲的公路是联络各大车间的主要通道。各条公路两边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种植了挺拔葱郁的青翠树木,还有攀在墙上将车间裹得严严实实的藤蔓,在里面办公,很有一种闲适、清幽的感觉。在一个十字路口,雄据着一棵苍劲雄浑、蓊蓊郁郁斗篷般的老黄果树。相传,厂里的几代人见证了它的成长,目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一隅的古树

厂里的产品结构和属性,不像其他工厂那样,流水线加工制造模式,大批量生产、规模化加工。这家工厂主要以单件生产、小批量加工为主。工厂设备大多仍是改革初期甚至民国时期的产物,然而,虽然设备外表尽显“老态”,但设备性能仍能满足产品结构需求,所加工产品照旧符合图纸要求和装配要求。

工厂除了建筑比较老旧,再就是生产车间工作环境的“不尽人意”。至少当初刚进入车间的第一感觉并不讨人喜欢。

加工车间设备设施种类比较多,布局广。卧式车床、立式车床、立式铣床、牛头刨床、摇臂钻床、加工中心、数控镗床诸如此类。形形色色的设备安装、布局、摆放是民国时期邀请苏联专家设计构思所成,受时代所限,缺乏一定的秩序感和艺术感。除去几台从国外新引进的新式设备之外。

车间建筑外在老式,里面布局单一,生产现场空间受限,加之坯料较多、种类繁杂,大都属于单件生产,即使有5S标准化的推广,也难以达到流水线标准化的现场管理水平。尤其是机加工所产生的铁屑、飞边,稍微不注意,就会为之所伤。不是割破了手指,划伤了皮肤,就是烫伤了臂膀。当然,皆是皮外伤罢了。

锃亮的铁屑

“从事这个行当,受点皮外伤,正常着哩!”

车间机加工师傅们绽放出纯朴的笑容纷纷说道。

几大车间当中,铆焊车间地处“偏远”位置。主要因为工种原因,厂里的许多坯料需要焊接成型,会产生许多烟雾和焊接味道。焊工属于特殊工种,长年累月不做防护,容易患职业病。厂里定期会为特殊工种做职业病体检。

铆焊车间一隅

在工厂的一隅,还有一处地方,名唤”打砂房”。由于许多坯料外形粗糙,需要用专门的工序对其外表进行处理以达图纸要求。在打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泛黄的灰尘在空中飞舞,行人穿梭其中,真有腾云驾雾般的感觉。

这对环境和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目前厂里已对该“打砂房”进行整顿改造,采用全封闭式作业,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进入了这家传统的制造行业,六个月的基层轮岗实习,获得了许多专业上的知识和成长,尤其是实践操作这个板块。工件的装夹、刀具的选用、工装的使用、量具的测量、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性能以及产品的识别、零件的装配等等,这对于后来从事基层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坚实的支撑。

测量工件

不知怎么,几个月的基层实习,心中萌生了对生产的喜爱。喜欢设备主轴轰隆隆的旋转声,喜欢刀具切削工件的嘶嘶声,喜欢精加工后如艺术品的精致产品,喜欢完成每一个零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喜欢工人师傅们那纯朴憨厚的笑容,喜欢与工人师傅们一起唠嗑开玩笑的交流方式,更喜欢萦绕在机加工车间上空那股热火朝天、鼓足干劲抢生产、保产值的浓厚氛围……

就这样,跟随着内心的心声,在工艺设计与车间生产这两个岗位的选择中,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从事着我所喜爱的车间生产工作。

生产工作异常繁杂,过程变化多端,需要跨部门沟通协调,更要处理应对生产中所出现的技术难题。几年当中,计划岗位、调度岗位轮流换岗,自我成长显著,对于车间生产流程、部门运作机制已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屈指一算,进入这家企业已四年有余。虽然成长不少,却总有井底之蛙之感触。毕竟,所处行业传统,所居岗位局促,所接触之事物受限,犹如樊笼之兽也。

当前,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开阔心胸、拓展视野,需要走出去,不断学习,需要虚怀若谷,自我提升!

学,无止境!

喜欢我就@老鬼先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1212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