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标志汽车今年接二连三推出新车,再推一款商旅车,对标大众开迪

标志汽车今年接二连三推出新车,再推一款商旅车,对标大众开迪

标志汽车今年接二连三推出新车,这部尺码最迷你但也最有型的标志Rifter又即将出现在街头。究竟Rifter能不能吸引一般家庭买家和个人用车族群的青睐,看完这篇报道或许你就会有答案。

相较于国产车来说,进口商旅车的价格确实高出不少,但不论是安全性或乘载舒适度,都是前者所不及。以本文主角Rifter来说,它的直接对手是大众Caddy,都是以多功能性作为主打,强调可以载人也可以载物,满足一家之主一年365天的用车需求。在原厂车型设定上,标志Rifter还有个同门师弟叫做Partner,定位类似Caddy Van,只有前排两张座椅,后厢则为载货使用;而Rifter则是偏重乘用性,车长有标准( 4403mm)和加长(4753mm)两种。本次车型清一色为标准五人座版本。

水箱罩与头灯都强调立体感,其中直立式LED日行灯造型更与前保杆合为一体,摆脱传统车平淡无奇的车头设计

精致有型的外观设计 虽然原厂不断强调Rifter的SUV设计,包括了高底盘、大轮径,以及突显越野感的全车裸黑色下护板,但极为方正的外型,仍旧透露了它不折不扣的商旅车定位。但其实无妨!我倒是觉得这几年方体车身反而成为不可忽视的另类主流,且不容易退流行,同时又兼具乘坐开阔感,算是一举数得。此外,Rifter也在窗框与车身细节处加入了切角概念,让车窗不再只是死板的方形,而是变成多边形,配合全新的家族风格元素,仍旧赋予此车与众不同的亮眼风貌。以顶规GT Line为例,除标配17寸双色铝圈外,还备有黑色钢琴烤漆涂装之水箱罩、后视镜与车顶行李架,带来更胜一筹的细节质感。

尾门同样层次感十足,LED尾灯也采用狮爪意象概念,与家族其他成员有异曲同工之妙。

车身下缘皆以防刮护板包覆,另圈胎直径也刻意加大,让Rifter看起来更像SUV,强调都会越野风。

媲美乘用车的用料铺陈如果你透过照片来看Rifter控台,可能难以想像这是一部商旅车的内装,除了因为质感确实不俗外,它还导入了标志的招牌i-Cockpit座舱,带来驾驶人导向的操驾界面。虽然驾驶仪表仍维持传统双环指针式样,但中央显示幕已可提供车辆相关资讯,配合中控台的8寸多媒体触控屏,整体操作相当熟悉且人性化。

双色内装为GT Line车型所独有,虽然控台全为硬质塑料设计,但整体质感十分出色。

类HUD驾驶仪表位置比方向盘高,判读相当轻松。

8寸触控屏掌管诸多车辆设定,也支援Android Auto与Apple CarPlay;

另外在屏后方也设计有置物槽,保留商旅车的实用性。有一点比较特别的是:是否发现Rifter的空调按键并未整合在触控屏内?当初也好奇这样设计的用意,但原厂表示因Rifter入门版并未配置触控屏,也没有车上的双区恒温空调,才会将空调面板独立在触控屏之外,但平心而论,实体空调按键操作起来更为直觉,也不影响屏的其他显示功能,反而更为好用。另外顺带一提,此一触控屏还掌管多项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启闭,包括自动停车辅助、主动定速、盲点侦测警示、自动紧急刹车、车道偏移辅助、自动远灯及驾驶注意力警示等,届时若无意外,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台规顶规车型的标准配置,再加上全车系6气囊的配置,提供高标准的安全防护。

中央鞍部内具备双层大空间,随车杂物不怕没处放。

双手套箱容积大到让人印象深刻,请注意车门两侧还有置杯架设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77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