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周武王姬发高举义旗,率各路诸侯,于牧野击败商军,灭亡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建立以后,如何控制这么一大片土地,成为了周武王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交通不便,不利于中央的统治,这才产生了分封制。分封制的产生,代表了周王室对现实的妥协,同时也代表了当时所面临的情况的最优解。
事实也的确如此,分封制的建立,使得周王室巩固了王权,开拓了疆域,同时也使得周王朝延续了八百年之久。反观周朝以后施行郡县制的封建王朝,都逃不过三百年内灭亡的命运。
那么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历史必然是在进步的,为何郡县制下的王朝超不过三百年,而分封制下的周朝,却能延续八百年之久呢?
分封制的表现形式
西周初期,伴随着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建立,如何巩固周王室的地位和安抚各路诸侯就成了一个问题。分封制,就是把现有的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诸侯,使其代为治理。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享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本质上,分封制是十分松散且不具备什么约束力的。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王室还制定了井田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来一起维系分封制的正确施行。
一、井田制
周天子将耕地分配给诸侯,让诸侯代为耕种,并上缴一定的赋税。为什么说是代为耕种呢?因为天下所有的土地,归属权都为周天子。诸侯一旦反抗,周天子就有权收回土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井田制就是周天子用来控制诸侯经济命脉的手段。
井田制
二、宗法制
宗法制,又叫嫡长子继承制,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四个,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天子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为大宗,其庶子、次子则为小宗,分封为诸侯,以此类推。其中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主要继承者。
通过这样一套制度,既解决了贵族内部的矛盾,也巩固了分封制所形成的贵族体系,可谓一举两得。
三、礼乐制
礼乐制,即周礼,是一套用来规范贵族行为准则的制度。它通过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规范贵族,是一套文化制度。天子有天子礼,诸侯有诸侯礼,这些都是严格规定的,不得互相僭越,这就是所谓的泾渭分明。
东周时期,周王室权威下降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礼乐崩坏。孔子就曾对季孙氏说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因为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能够享用八佾之舞,卿大夫只能用四佾。
虽然礼乐制在东周处于奔溃的境地,但是在西周时期,却是维护分封制不可或缺的工具。
孔子像
西周时期,碍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周天子无力掌管如此大的土地,这才有了分封制。周王室通过井田制掌控诸侯的经济命脉,用宗法制维持分封制下产生的贵族体系,再用礼乐制来规范各阶层的行为规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成熟的一套体系,这也是周王朝得以维持八百年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的表现形式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便已有了雏形,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被正式确立。郡县制,顾名思义,分为郡和县。
郡是中央政府下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一个郡的最高首领称为郡守。郡守向上受中央统帅,向下对县监督。
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一个县的最高长官称为县令。县令向上对受郡守考核,向下治理民众。
无论是县令还是郡守,其任命权都在皇帝手上。由此也可以看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
分封制比郡县制更优越?
分封制,使得周朝延续了八百年之久,而郡县制下的封建王朝,却没有超过三百年的。这就给了大家一个错觉,那就是郡县制没有分封制优越。不过很显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分封制的存在,本质上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够导致的。西周时期,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奴隶通过依附于奴隶主而赖以生存。就算是周王室,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奴隶,因此分封制是十分符合当时情况的。
与此同时,西周时期的交通也并不发达。秦国先祖因为养马有功,获封秦地《史记·秦本纪》。赵国先祖因驾车迅速有功,获封赵地《史记·赵世家》。仅仅是因为驾车快和养马好(马在古代可是赶路的好能手)便能获得赏赐,足以说明西周时期交通的不便了。这也就间接说明了当时施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技术的逐渐普及,导致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才使得井田制开始瓦解,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转变,间接的影响了分封制的统治。而郡县制的雏形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例如《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便记载了楚武王灭权国以后设县的事情,这也是县的最早记录。
在随后不断的发展中,郡和县的制度逐渐取代了分封制。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分封制才暂时离开了舞台。
从中我们也能得出结论,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是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因为文明的进步,才导致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所以郡县制是时代的选择,必然是比郡县制更优越的。
而分封制所谓的八百年,只是说的更加好听一点罢了。实际上在周幽王身死骊山以后,周王室就已经宣告灭亡,因为当时周王室的实力已经比不上诸侯了。而所谓的周平王东迁建立的东周,只不过是在诸侯扶持下的一个傀儡罢了,周天子的存在,只剩下了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封建王朝灭亡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郡县制有什么问题。恰恰相反,有些朝代正是亡于没有很好的实行中央集权。比如唐朝灭亡,就是因为藩镇割据,导致中央无力抗衡,这和分封制导致的后果是如此的相似。
结语
周朝施行分封制得以延续八百年,而封建王朝施行郡县制却超不过三百年。这绝非是制度的问题,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恰好对应着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当是从这一点上,就表明了郡县制的优越性。
同时,分封制相比于郡县制,从形式上来讲就更为的松散。也就是说,就算周王室的力量衰弱到平民的地步,只要诸侯不动它,就可以代表周朝还存在,但是这种形式的存在与灭亡又有何区别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9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