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朱安:等了鲁迅一生,鲁迅却说她是母亲送的礼物,摆脱不了

朱安:等了鲁迅一生,鲁迅却说她是母亲送的礼物,摆脱不了

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接到家中发来的急电,称母亲病重,速回。鲁迅是一个大孝子,在接到电报后,匆忙从日本回到老家。结果当他踏进家中大门时,却发现母亲安泰如故。原来母亲听人说他在日本娶了一位日本姑娘,甚至生了孩子,就慌忙将他骗回,目的是让他先娶了自己看好的一个姑娘朱安。

朱安是一个传统的旧式女子,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受制于封建礼教的影响,朱安没有上过学堂,大字也不识几个,而且身材矮小,缠着一双三寸金莲。但她性格温顺,懂礼仪,非常听话,这一点深得鲁母的喜欢。于是鲁母就背着鲁迅将这门亲事许了下来。鲁母本来想让儿子尽快与朱安完婚,然而由于鲁迅一直在外求学,婚事才一拖再拖,直到他听说儿子在外面有了女人,才觉得此事不能再拖了,于是就将鲁迅骗回,逼他与朱安拜堂成亲。

鲁迅是一个新时代的文人,对母亲的安排极为不满,然而为了尽孝,他却压制着自己的不顺心,和朱安成了亲。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个思想前卫的大少爷肯定要大闹一番的,结果没成想鲁迅竟没有丝毫的反抗,这让周家族人甚至鲁母本人都大感意外。新婚的第一天晚上,鲁迅蒙头大睡,对新娘视而不见,第二天晚上他便搬到书房睡觉,第四天他离家出走,东渡日本,继续求学。新婚结成这个样子,对于朱安来说,或许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鲁迅对这桩婚姻极其厌恶,在婚前他曾对叔父说:结婚可以,但有2点要求,一是朱安必须放足,二是进学堂。然而这两点吓坏了朱安的父母,因为当时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朱安也表示反对。条件没有达成,鲁母本来非常担心,然而不曾想,结婚仪式却非常平静的结束了。事后,鲁迅在给好友的信中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去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后来他又说:“朱安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1919年,当鲁家绍兴老屋卖给大地主朱阆仙后,母亲、朱安和周建人需要北上,同时周作人一家也来到了北京。于是鲁迅就在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买了一处院子,全家搬了进去,建立了一个大家庭。虽然全家人团聚了,然而朱安和鲁迅依旧行同路人,晚上就寝时,朱安总会为鲁迅铺好被褥,等待着他,然而鲁迅却常常大发脾气,将朱安拒之门外。鲁母让朱安为鲁迅做了一条棉裤,鲁迅却将它扔出窗外。

据鲁迅家中的一个老妈子讲:大先生(鲁迅)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起床,先生答应一句“哼”,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写作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候,先生才会说上一个关或者不关。除此之外,先生从不与太太说话。

共同生活期间,鲁迅为了避免和朱安交谈接触,鲁迅就在自己的床下放了一个无盖的箱子,里面放着需要清洗的衣裤。而箱盖放在朱安屋门的右手边,口朝上,放着鲁迅需替换的干净衣物。这样鲁迅就不用和朱安进行交流了。虽然鲁迅打心底里不喜欢朱安,排斥朱安,甚至想过离婚,但在哪个年代,被休掉的女人会备受人们的鄙夷和唾弃,情形都十分悲惨,鲁迅思来想去也于心不忍,就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朱安虽然备受鲁迅的冷漠,但她却无怨无悔,依然在鲁迅身边,默默的为他烧出可口的饭菜,招待他的客人,做着不乞求任何回报的付出。在鲁迅与周作人闹翻后,鲁迅要搬家,就问朱安是回娘家还是一起去,朱安坚定的表示要跟着鲁迅。鲁迅死后,朱安伺候鲁母,没有生活来源的她们全靠周作人寄来的生活费为生,然而当鲁母过世后,朱安宁肯饿着,也不接受周作人的资助,因为她认为周作人和鲁迅不合,不能违背了鲁迅的心意。

鲁迅虽不喜欢朱安,但还是给予她应有的尊重,鲁迅每次买点心回来,首先要送到母亲那里,等老太太挑完了,再送到朱安那里,朱安挑完后,鲁迅才拿回自己吃。因此,朱安从内心是感激鲁迅的,她去世的时候曾说:“周先生对我并不坏,彼此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鲁迅后来也在回忆录中说:“在女性的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只好陪她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由此可见,与其说鲁迅排斥朱安,不如说鲁迅真正排斥的是封建的包办婚姻和旧习,其实在内心是深处,鲁迅也是同情朱安的,但现实生活中他实在帮不了她。

1927年,鲁迅搬到上海后,和他能产生心灵共鸣的许广平同居生活。而朱安则留在了北京照顾鲁迅的母亲,从此再也没能走进鲁迅的视线,就连平日里稍有的三句话也终于说不上了。对鲁迅的新欢许广平,朱安从未有过半点的排斥,而是待她亲如姐妹,对鲁迅和朱广平的儿子海婴,朱安也视如己出,并多次托人捎信,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邀他们同去北京居住,哪怕是寄来几张相片看看便足以聊慰平生。

鲁母死后,朱安的生活陷入了非常困顿的状态,常常无以为继,拮据之时就连咸菜和稀粥都难以吃上。虽然有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要帮她渡过难关,但都被她拒绝了,她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活着。1947年,朱安在北京去世,在去世的前一天,鲁迅的学生宋琳去看望了朱安。此时朱安已经不能起床,但神志清醒,她泪流满面的对宋琳说:请帮忙转告许广平,希望死后能葬在大先生之旁,另外,给她供一点水,念一点经,她还说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

朱安去世后,她的临终遗言却未能如愿以偿,她最后被葬在了鲁迅母亲的墓边,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形状。而关于她的一切,人们只能从许广平的文章中依稀找到一段记载: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叫安,她的母亲长辈都叫她“安姑”…….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9085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