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晨报学记团 | 一场田野里的新闻发布会,胜过十堂作文课

晨报学记团 | 一场田野里的新闻发布会,胜过十堂作文课

“秋收”两个字在我们心中,顿时有了画面、声音、色彩和味道。

田野寻宝记

记者点评:本文没有过多的过程性叙述,直奔主题,干净利落。读完全文,彷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欢笑,还有寻到宝贝后兴奋的脸,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小记者找到了很多‘宝贝’,也找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从物质“宝贝”到精神“宝藏”,展现了高年级小学生不俗的思维品质。

挖芋艿

记者点评:本文主题集中——就写“挖芋艿”这一件事。写挖芋艿的过程,有心理活动描写,有对话,还能够抓住动作细节,妥用修辞手法,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读到结尾,连老师都有些馋涎欲滴了呢!

秋冬稻田里的奥秘:绿色·健康·爱

记者点评:本文的最大亮点是小记者通过在田间的观察和提问,展现了新型农人科技、绿色、诚信的务农新理念,这是“田野里的新闻发布会”最大的新闻价值。为了突出这一点,老师修改了标题和开头。原标题“绿色·健康·爱”点出了务农新理念,但是太虚,乍看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加了一个副标题,或者仅用“秋冬稻田里的奥秘”也会更加实一些。另外,原文开头中,“我们在生飞家庭农场体验了“田间劳作”活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属收割稻子。”这一句话,也让人感觉力道不够。因为文章的重点不是收割稻子这个过程,而是过程中的发现。

一粒稻米的自述

记者点评:这次田野活动,这位小记者一口气提交了两篇作文,一篇记叙文,一篇童话(想象作文),这样的写作热情特别值得表扬!此处刊登的是童话,小记者通过一粒稻米的自述,把“盘中餐”的来历讲得生动有趣。

让我在稻田里撒点儿野

记者点评:本文写得流畅,读起来颇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但细品第二遍,似乎“回甘”不足,没有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症结在哪里呢?老师觉得是我们熟悉的“好词好句”用得太多,缺乏生动鲜活的描写。其实,“撒点儿野”的题目取得不错,如果围绕“撒野”来展开,把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爽快、畅快之感充分表达出来,文章会更有特色。

农场的一天

记者点评:二年级的小记者刚刚学习写作,尽管文笔还非常稚嫩,但能够把事情完整地记述下来,并且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值得鼓励!今后要多多注意把动作描写得更加具体,你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了。加油!

(注:本文图文系晨报学记团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742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