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赶紧离开那拉提,公路在巩乃斯河谷中行走,巩乃斯河看起来水量并不很大。伊犁河是新疆第一大河,上源分特克斯河、喀什河和巩乃斯河。后来查了下数据,巩乃斯河年径流量20亿立方米,而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年径流量可有86亿立方米,怪不得观感差不少。
到新源县城,在公路边的小店早餐。店边的花开得极为茂盛,大爱。
继续西行,来到特克斯河和巩乃斯河交汇处,然后折向南,溯巩乃斯河而上,穿过喀德明山,来到龙口水库。特克斯河水量甚大,水色呈淡绿色,看久了有眩晕之感。
路经新建设的牧民定居点,后来在喀拉峻附近也看见很多类似建筑。修的不错,但似乎并没有人住。
原本是想去恰西,但走到一半,柏油路就变成了搓板土路,问了问对面来车,说前方路况比当前的更糟糕,只好放弃。不过在这个位置,真是很好地观察到了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
到不了恰西,就去备选的库尔德宁。库尔德宁为“横沟”之意,东西向的天山下,多为南北走向的山沟,唯有库尔德宁是东西走向,独立特行。库尔德宁从景色上来说也许不算是最好的,但基本没什么开发,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韵味。除了沟口有几家吃饭住宿的毡房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旅游设施。哈萨克的牧民仍然在这条沟里放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溪流边有不少枯枝,枝上密密麻麻栖息着鹰。
林间哈萨克牧民的住处。游牧生活是爽啊,不过上下水不好解决,也没办法置办大型电器,生活质量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哈萨克小娃娃。
弟弟被弄哭了,哥哥很不耐烦很不屑。
枯枝。
路遇两名重装穿越的大姐,新疆可真是徒步圣地。
山上呆了会儿,便遇到下雨。没有带伞,只好就近找了一家牧民避雨,从而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下他们的生活。毡房里的陈设很简单,也比较拥挤,用具放得七零八散。毡房外停着一辆三轮农用车,估计运货什么的,还是比马要方便。
这家男主人会一点汉语,只是忙着杀羊送到山口的饭馆,也就顾不上搭理我们,问了问他们的收入,似乎还可以。女主人基本不懂汉语,只是特别热情地招呼我们吃西瓜。看着苍蝇叮过的西瓜,再看看女主人热切的脸,闭着眼睛也就咬了。他们有两个娃,大的男孩背着妹妹,帮妈妈干活。男孩已经上学,汉语说的不错,很懂事的样子。
从库尔德宁出来,路遇一大片向日葵,匆匆拍了两张,然后直插特克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5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