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才沟通的最重要形式,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专家总结出高考的72项功能。对于一个寒门学子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来说,高考是选拔人才、充实人才的直接办法。
在我们国家,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到普通百姓,人人都十分重视这项考试。每到高考的时候,考场附近街道上的汽车都不再鸣笛,私家车主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门,还有很多人参加到爱心送考的行列中来,人人都希望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来为国家选拔人才这项大事做点贡献,同时这也是对那些莘莘学子多年苦读的尊重。
不过,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媒体与娱乐方面的发展,人们发现,积累财富的手段越来越多。以前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如今,那些没什么内涵、靠视频前的粉丝刷礼物的网红也能够成为资产惊人的富豪。虽然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财富,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事实对于那些学子来说,冲击还是很大的。
有时候,学习到一个阶段,就会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们也许会思考自己努力学习的意义,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坐在教室里不停地做题、做实验。或许在他们的年纪,也希望在最好的年华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端正三观,一定要告诉孩子,通过学习、丰富知识才是正确的道路。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存在捷径,网红、流量明星虽然存在,但是那毕竟是短时期的效应,而且不是普遍现象,作为青少年的家长,一定要告诉三观尚未健全的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在河南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例子。2006年,一个女孩儿,坐在高考的考场里,当别人都在奋笔疾书时,她也在飞快地写字。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她并不是在答题,而是用八千多个文字,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她究竟是谁?后来,她的生活又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曾经叛逆的学生。
蒋多多是河南南阳的一名高中生。她的家庭在当地是十分普通的,父亲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平时做一些地里的农活。蒋多多从小还比较爱学习,一直是乖巧的学生,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孩子的家长,都十分喜欢这个学习用功,话又不多的女孩子。
事情在她高二下半学期出现了转变。当时,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加,蒋多多开始觉得力不从心。几次考试下来,她只能在班上算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对于一直名列前茅的蒋多多来说,这是很大的打击。这时候,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学习?
想得越多,分散的精力也就越多。蒋多多在上课的时候常常走神,下课的时候,也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后来的考试中,成绩更是急速往下滑。老师很着急,找她谈了话,但是内向的蒋多多没有跟老师交流太多,她只是不说话。
高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是一个分水岭,成绩好的同学会更加好,如果一不小心落下了,想要追赶上去就会很难,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蒋多多还不太懂,那时候她也只是不断地怀疑自己。
后来,蒋多多将自己的忧愁倾诉到文字当中,写进了小说里。起初,她也只是写着玩,作为一个发泄途径而已。谁知后来被正在上大学的姐姐知道了,姐姐看了她的文字,半开玩笑地说,写得不错啊,干脆给杂志投稿,碰碰运气试试看吧!
姐姐的玩笑话,却让蒋多多当真了起来。她开始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写小说上,一个一直待在校园里的高二学生,当时的想法也许是稚嫩的,但是在她小小的有限的世界里,她认为写作也可以当作她以后的生活方式,学习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抱着这种想法的蒋多多,学习更加懈怠了。在班级里,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很快就成为垫底的学生。可是她并不在乎,她的时间更多地用在了小说上,有时候,她一天能写一万多字。她没有电脑,纯粹是依靠手写,如此一天一万多字,量是很大的了,加上构思,可见她当时根本没有再在学习上花时间。
很快到了高考的日子,很多学生备战充分,准备在考场上大展拳脚。而蒋多多呢?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的准备不是课业知识,而是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对高考的不满。她准备了一篇八千多字的文章,就等着高考的时候写在考卷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她说,她希望在自己这么做能够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改变高考制度。这样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最终,蒋多多真的换来了自己的零分,但是教育制度并没有如她所愿发生改变。老师叫她和妈妈到学校,签“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在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责备中,蒋多多默默地签了字。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想法太幼稚,高考制度形成多年,深受国家十分重视的,对于选拔人才有着巨大的意义,哪是她一个学生随便就能改变的?
或许那时候,蒋多多已经后悔了。可是已经迟了,后来她出门打工,但是因为她曾经在考场上这样过激的行为,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不敢用她。如今她已经三十多岁了,还在自己的老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4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