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尽快解决管道内部玻璃层与保温层分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将难以开展。”在每周生产例会上,中交一航局三公司迪拜电厂项目部质量部长张曙光抛出了一个难题。
迪拜哈斯彦取排水GRP管道工程陆上施工部分长达480米,六排直径4米的管节需安装78种不同规格的管节2819根,管道管径和安装总里程均为世界之最。而在陆上部分管道安装完成后,回填过程中,发现一段取水管与排水管的管底,局部出现内部玻璃层与保温层分层现象。分层部位隆起形成鼓包。如何避免分层现象,解决掉“鼓包”,保证GRP管道质量,成为头号研究课题。
“分层问题出现时,我们第一时间安排试验人员在管底鼓包位置切片取样,与另外两根完整管道切片所取样品进行对照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造成其在回填过程中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管道生产质量问题。”张曙光接着解释道,“既然管道内部出现分层的原因找到了,那么我们就该想办法解决。”总工陈强强调道。
“看来,只能考虑重新安装新管替换鼓包的管道了。”技术员何彦龙快人快语。可话音刚落,张曙光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这个办法不行,重新安装新管替换旧管所需的时间及成本投入太大。”随着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定,会上最终也未能找出解决方案。
虽然自己的建议被否定了,但是何彦龙没有丝毫沮丧,反而更加有干劲,一直泡在施工现场研究解决方案。在与现场工人的交谈中,工人们的一席话给予了他灵感:“管道也能鼓包?我还以为只有人才会长肿瘤呢!”“对啊!肿瘤能切掉,为什么不试试把管道鼓包也切除掉呢?”何彦龙连忙跑回办公室,将他的想法第一时间告诉了张曙光。
经过他们反复研究,最终决定根据鼓包形成原因,将鼓包处及鼓包周围扩散剥离的玻璃层整体切除。话虽简单,但要彻底修复显然不那么容易。很快,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肿瘤”可以切除,但是留下的创口又该如何修复呢?
“既然原有玻璃层被切掉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与创口大小一样的新玻璃层?”何彦龙试着提出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经过反复试验,项目部最终决定采用人工糊制玻璃层方案,先是对玻璃层切除区域进行打磨,然后将纤维布与玻璃丝,通过树脂逐层相间叠放粘结。简单来说,这种方法类似于自行车补胎,糊制完成后,树脂凝固过程中,纤维布与玻璃丝逐渐产生强度,形成内部玻璃层。
很快,这项创新工艺顺利地应用到管道修复施工当中,不仅有效解决了管道鼓包现象,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经核算共节省资金近30万元。陆上管道修复完成后,何彦龙高兴地对张曙光说道:“我们学会这项技艺,以后再也不怕管道患“肿瘤”了,如果再有管道内部出现鼓包现象,我们就给它做外科手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3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