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迁,风云流转,古代的文人骚客以纸为载体,凭笔作工具,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成就了多少中国文人,通过展现他们的作品,来品读他们的精神。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就是其中的一位。而张佩纶所说的:“吾实畸人,卿其虎女也。”里面的“虎女”,就是张佩纶对李菊藕最中肯的评价。
李鸿章视之如宝
大家对李鸿章视其女李菊藕为掌上明珠并不奇怪。一方面是因为李鸿章并不像古人一样,脑海里扎根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而第二个方面,也是因为女儿的聪明过人,擅长辞藻,作为长女的李菊藕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为人处事也十分周到细心,所以处理李鸿章的公务也是得心应手,可以说李菊藕不仅是李鸿章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李鸿章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管家。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亲疏程度与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其实彼此成全不一定只能用在像夫妻感情的这样的亲密关系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也是一种彼此满足,彼此成全的过程。
因为你做的事情在我看来是一种满足我心理需求的行为,那“我”就会不自主的靠近你,如果你做的事情与我的心理预期相悖,那我就不愿意主动靠近你,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现象,古代才出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谚语。究其原因,很可能性是因为“同类人”的心理需求相似度比较高,心灵的契合程度也比较高,所以容易互相成全。
然而即使抛开上面两条,单看李鸿章本人的话,也能看出来李鸿章视李菊藕为掌上明珠,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李鸿章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李菊藕与父亲共赏诗书,共品清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李鸿章排闷解郁的作用。由此看来,李鸿章怎么能不视之如掌上的明珠,没有李菊藕的存在,李鸿章的生命历程又将会是另一番景色吧。
嫁佩纶创佳话
菊耦为相门千金,而且多才多艺,由此推测出李菊藕受到众人的爱慕也并不夸张。张佩纶初遇李菊藕的时候却已经40岁,不仅胡子拉碴,而且相貌丑陋,又是一个结过两次婚的罪臣。不管从那个角度讲,大家都觉得两人不相配。但是为什么后来李菊藕还是和张佩纶在一起了呢?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促使两个人愿意彼此成全,共结连理呢?
张佩纶
张佩纶在光绪十四年入李鸿章幕,在当时的天津府邸。不久后,他的第一任妻子边氏夫人病故。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的境遇一再陷入谷底。险恶的处境,难过的心境可见非同一般。而李鸿章能在这个时候拉他一把,让他从当时困苦的境遇里走出来,单从这一点来看,李鸿章就是张佩纶的贵人。
何为贵人?锦上添花的是贵人吗?大多数都喜欢锦上添花,可是很少有人愿意雪中送炭,而真正的贵人,却恰恰是在你孤苦伶仃的时候,送给你一盏煤油灯的人。而李鸿章又何止是给张佩纶了一盏煤油灯呢?所以,张佩纶敬佩李鸿章,不无道理。
李菊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走入张佩纶的世界。李鸿章66岁生日之时,张佩纶为避客与李菊藕等人品茗清谈,内容繁多,涉略甚广,小到家务琐事,大到人生规划,无一不谈,又穿插于其中诗词歌赋,好生快乐。概言之,从那时开始,几乎没有哪一天是不记录和“菊耦”发生的事情的,不久二人便结为夫妇。
虽然两个人的结合顺应了天时地利,可是如果没有人和的话,张佩纶和李菊藕也很难结为夫妻。谈婚论嫁有的时候强调门当户对,虽然感觉过于形式主义,可是细细想来,也许更深层的意思是谋求价值观相合吧。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是过于天壤之别的话,也势必会互相看不顺眼,很难长情。
尽管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披上了政治的袍子,可两个人的感情生活倒是美满笃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张佩纶和李菊藕的年龄差距大,张佩纶对李菊藕的感情不仅掺杂了亲情,更是注入了许多视之如“女儿”般的疼爱。另一方面也与李菊藕善解人意,知其小而不任性,乖而不张的品行有关。
张佩纶旧藏有定武本《兰亭帖》,而李菊耦“酷嗜《兰亭》”。可以说,张佩纶和李菊藕都对《兰亭贴》有着深厚的兴趣,这对二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确实,李菊藕能够和张佩纶结合,与他们共同的爱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共同的爱好,让他们愿意彼此相识相知相爱,拥有更深入了解彼此的契机;也因为这个共同的爱好,为他们探索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了条件。
之后张佩纶再称呼李菊藕,往往是“内人”或“内子”这样的昵称。人们也总是拿张佩纶和李菊藕与宋代的赵明诚、李清照相比较,认为就是和赵明诚、李清照相比较也毫不逊色。可是为什么人们对他们的婚姻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呢?
古人有云“久汗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古人四大喜事。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张佩纶与李菊藕的婚姻生活。李菊藕实际上已经满足了张佩纶的三个人生愿望,所以,张佩纶与李菊藕的婚姻从那个时代来看简直是“天作之合”。
孙女张爱玲留名中外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的这句名言可谓是一针见血,抨击社会现实了,其实不仅她的名言警世,她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同样可被视为经典。而张爱玲本人也是近代有名的女作家,文坛中的佼佼者。
张爱玲
张爱玲的思想境界高深,文学成就也享誉中外,是什么让她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一方面是因为深受李菊藕的影响,重视“读书明理”,反对“三从四德”;另一方面也与她当时的家庭背景有关,本就是官宦家庭,物质条件也十分优越,所以她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优秀人士,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眼界,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正是思想文化的传承,才让李菊藕有了敢于直言“读书明理”的勇气,反对“三从四德”,抨击黑暗现实;也正是通过思想文化的积累和传承,让张爱玲重新审视贫穷与富有,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用笔杆子书写文学经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2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