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世间万物皆有寿命极限,为何没有事物能获得永生?

世间万物皆有寿命极限,为何没有事物能获得永生?

引言:万事万物都会走向终结,为何宇宙内没有永生事物?实现永生为何如此困难?到底是什么在与人类、与宇宙万物对抗?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乃生命常态,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都无法逃出死亡的怪圈。其实,不仅是地球众生,宇宙中的天文事物也不约而同地遵守着生命轮回的法则,行星、恒星、卫星等也有其生命期限,它们看似永恒,实则也有陨落或衰亡的一天。只是,它们的寿命大都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几千亿年,人类在有生之年无法感受与观察到它们的变化罢了。

另外,不少人认为黑洞是永生事物,它们数亿年如一日不停进食,从未停歇,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是,其实,哪怕强大如黑洞,亦无法实现永生,它也有蒸发的一天。所以,不管是强大的宇宙天体还是渺小的地球生物,都有自己的寿命期限,期限到达,便该退场。

那么,为何所有事物都有期限?宇宙万物为何终将走向死亡?以太阳系主宰——太阳为例,从前,很多人将太阳看作永恒的恒星,因为它持续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光与热,从未中断。后来,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大家慢慢意识到,太阳也有其寿命期限,它的寿命大概是120亿年。在寿命期限内,太阳能向外抛射大量光与热,而120亿年过后,它将转变为白矮星,星球温度逐渐降低,星体逐渐冷却。

通过观察太阳或其他恒星,我们不难发现,恒星是一类极为专心与专一的星体,它们终其一生只将精力投注于一件事上,那便是“炼”元素。恒星拥有大量氢元素,出于产能产热需要,恒星会将内部的氢元素炼化成氦元素。接下来,氦元素还会进一步化成碳元素、氧元素等,生命不息,“炼”元素进程不止。

经过反复不断的提炼与转化,恒星从双元素星体转变为多元素星体。原本,恒星几乎被氢元素与氦元素占满,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恒星内部出现了碳元素、氧元素等,而参与提炼的氢元素则慢慢减少。从整体上看,恒星拥有了多种元素,从微观角度来看,恒星内部无序性增加了。

恒星的发展与演变具有典型性,宇宙其实也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约138亿年前,宇宙只是一颗致密奇点。在某个瞬间,奇点大爆炸,空间迅速扩展,宇宙雏形初成。诞生初期,宇宙只拥有简单的天体与星系,而如今,宇宙事物越来越多,星体、星系等多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不难发现,宇宙亦在朝着无序性增加的方向发展。若用化学术语来总结,宇宙发展遵守“熵增规律”,熵增即为无序性增加。

那如果宇宙一直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宇宙未来命运如何?热寂说指出,当宇宙达到最大无序状态时,宇宙内可能不存在热传递或信息传递。到那时,宇宙将更加沉寂,宛如一潭死水。

那宇宙内的事物将呈现何状态?我们知道,事物发展与宇宙发展息息相关,宇宙严格遵循“熵增规律”,宇宙内的事物同样需认真执行。以人类为例,人类是智慧生物,他们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熵增,最常见的方式为进食。不过,即使人类积极抵抗,也无法逆转熵增的结果,人类依旧会变老,依旧会生病,也依旧会死亡,衰老、生病等都是熵增的表现。

除此之外,人类寿命还与基因紧密相连,人体基因决定了人类的寿命期限,同时也限定了人类无法永久存活。所以说,生命是复杂且深奥的,想要延长寿命不仅要与强大的宇宙规律抵抗,还要与体内的基因抗争,十分不易。看到此,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2568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