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张军,你是否认罪。”稚嫩又清晰的话语,裹挟在麦克风中,回荡在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课堂上,与冰冷的空气交织缠绕后,询问着面前的“被告”。期间,辩护人时不时低头看手中的彩排提纲——这是2019年12月,在杭州商学院开展的一场模拟法庭活动。
本次模拟法庭案例由在校大学生借校园贷引发的一起真实事件改编,法学专业的学生们提前拿到庭审剧本,安排好人员分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当天,学生根据法庭的格局,对庭审现场进行精心布置,并邀请专业律师和杭商院学生分别担任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被害人等角色。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模拟活动中,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审判席上坐着身穿法袍的“审判长”、“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审判长”字正腔圆,较好地驾驭住了整个庭审过程。左右两边坐的是“辩护人”和“公诉人”,“公诉人”严肃谨慎,起诉询问令人敬畏,“辩护人”据法辩护,据理力争。值庭“法警”一身正气,一旁“被告”则低头不语,满怀悔意。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庭审中去。在座同学们直观地体验了整个审判流程,更真切地接触法律、了解法律和学习法律,促进了同学们对案件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在休庭阶段,在座的同学们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阐述自己对于案情的观点,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法庭的审判。“王飞并非自己主动要求加入,在本案中发挥作用也并不大,不构成辅助作用吧。”“如果没有王飞,张军同样能够继续为李文发放贷款。”“对啊,而且王飞主观上也没有非法占有李文钱财的故意,在催收债务过程中也没有使用暴力催收和威胁手段,所以我认为王飞不构成从犯。”
在审判长宣布了法庭审判的最终结果后,来自华茂律师事务所的法官们在案情和证据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办案经验,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详细地介绍了“高利贷”和“套路贷”, 阐述了二者的特点、形式和区别,让在座的所有人了解法律的真谛就是维护公平与正义,同时也进一步重申了远离校园“套路贷”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提高了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我认罪,今后会积极学习法律,做一名懂法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随着法槌沉重又短促与底座的一声敲击,校园贷的危害也留在了现场所有人的心里。
近年来,“校园贷”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在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因此加强普法教育刻不容缓。值此之际,该校学生改编身边的真实案例自发组织“模拟法庭”活动。杭州商学院经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庆表示:“我院法学专业向来注重法律实践教学以及职业素质教育。”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经法学院法学专业育人工作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通过模拟法庭进校园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审,不仅能够调动法学专业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形式、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0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