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那位把女儿送进人大附中的昌平妈妈

那位把女儿送进人大附中的昌平妈妈

无言升学新讲堂第25讲

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个昌平的“穷妈妈”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人大附中的故事,她走了很长的路,所以故事很长,请保持耐心。

我说她是穷妈妈,因为她确实不富有;但加了引号,是因为她的内心真的很富有且勇敢。

这位妈妈让我思考了很多,她能让一位家长从内心里追问自己:在孩子的升学路上,你会不会走在孩子前面,你如何走在孩子前面?

在学校里,你会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的时候,你会不会给每所有一点点希望的学校送孩子的简历?在面对人大附中面试的时候,在那些优秀的家长群里,凭什么学校会选择你的孩子?

所有这些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答案。

生在昌平

可心还没出生的时候,她的妈妈就模糊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学众多的海淀落户,在书香中成长成一个善良、勇敢、智慧、幸福的人。

但是,海淀的学区房都太贵,实在买不起,最终,可心的户口落在了昌平。

可心妈妈来自我国著名高考大省的一个县城,就读于当地一所知名高中,但当年因为偏科导致高考失利。

所以当有机会到北京读研时,她义无反顾的来了。

她有很多中学同学就读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名校,当和这些同学不断在思想上碰撞之后,她仿佛听到了灵魂成长的声音,坚定地留在了北京这片古老、神奇、现在依然是文化高地的热土。

从这个时候起,海淀就对她有了巨大的吸引,而海淀学籍对小升初也很有利,但直到可心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海淀学籍看起来还是遥不可及。

幼升小

可心要升小学了,当时,可心妈妈手里是有份海淀小学名单的,在那个跨区入学还可以通过交择校费实现的时期,可心妈妈一开始的想法是读个海淀区差不多的小学。

她一开始瞄准的是海淀区的二流一类小学,大概是万泉小学、海淀实验二小这个层次,本来也是有极大概率入学的,但她心仪的那所学校面试前一天,人家打电话给她:学位名额太抢手,报不进去了。

可心妈妈懵了。

1

西二旗有一所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大家习惯叫它北外附校,这是所私立学校,但是是海淀学籍。

可心妈妈二话不说就带着女儿去这所学校面试,但去之前她自己也知道,一年3万-5万的学费,对她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

北外附校的要求也很高,幼升小面试通过率很低,面试环节是背古诗、才艺展示等等,因为可心上过学前班,才艺也一直在学,所以面试结束后女儿跟她说:“妈妈,我通过了。”

可心妈妈交了3万多的学费,保住了这个争取海淀学籍的机会。

2

但家庭条件和学费压力摆在那里,同时考虑到私立校和公立校的培养目标等不同,可心妈妈决定再努力一下,争取上一个所海淀的最最普通的小学,这才是Plan A。

分析了一晚上海淀区公立小学名单之后,可心妈妈盯上了一所二流二类小学。

这所中关村最普通的小学被名小环绕,招生人数只有两三个班,不怎么被人关注。可心妈妈分析,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争取海淀区公立学校入学的机会。

北京市统一入学登记只有两天时间,此时,已经过去了一天。

从第二天上午8点钟开始,可心妈妈就一直给学校打电话,直到学校保安接起了电话,但保安跟她说:“我们招生已经结束了。”

真是个坏消息。

3

可心妈妈没慌,而是跟保安说:“请你给校领导反应一下,我们想报名你们学校,请给我们一个报名的机会。”

保安愣了一下,回答说:“领导在开会,可能过一会儿有新通知。”

可心妈妈心想,一会儿通知我肯定是看不到的,因为这个信息不可能在网上公布,就跟保安说:“我把我的电话留给你,有消息了你打给我。”

保安说:“我不能打外线。”

可心妈妈说:“我每隔半个小时给你打一次电话,我不管通不通,要不然下午我直接去学校门口等。”

打了第一次,保安说没消息,第二次还没消息,打到第三次的时候,保安跟她说:“下午两点开始再面试一波,领导说了,你可以来。”

挂完电话,可心妈妈看了一眼手机:十一点五十。

4

可心妈妈知道这次面试意味着什么,赶紧带女儿回家换衣服,然后从昌平一路赶往中关村。

这个时候,她还没忘记给女儿一位学前班同学的家长打电话,她告诉对方:下午两点,中关村有所小学可以面试。

一点五十几分,可心妈妈带着女儿赶到了学校附近,眼看就要两点钟,她还没找到停车位,便跟女儿说:“可心,你已经六岁了,是大孩子了,妈妈相信你能找到学校。”

于是,可心走到保安面前说:“老师,我是来面试的。”

面试考了语文和数学,可心成绩很好,可心妈妈又一次觉得学前班真是上对了。

孩子面试的同时,家长也在另外一件教室“面试”。

因为她们住在昌平,学校首先问孩子的学习能不能坚持,可心妈妈保证没问题。

接着聊特长,可心妈妈讲了孩子在学的钢琴、舞蹈、声乐,这是加分项,她表述的十分清楚。

5

面试结束之后,可心妈妈带着女儿回昌平,在京藏高速上刚刚开到清河桥,她的手机响了。

是学校那个熟悉的电话,她把车停在应急车道接了这个电话。

学校跟她说:“你们的孩子被录取了,你们要不要来我们学校?”

可心妈妈说:“要。”

学校说:“你们户籍不在这边,要收捐助费。”

可心妈妈说:“交。”

然后她追问到:“现在交吗?现在交我就掉头回去。”

电话那头笑场了,说不用。

6

回到家里,对这个并不富有的家庭而言,他们面临着可能要放弃北外附校提前交的3万元学费——谁知道学校会不会退呢,以及重新拿一万五千元交给中关村这所最普通的小学。

可心妈妈说:“虽然我很穷,但我很努力的做了一个决定,这是个关乎孩子一辈子的决定。”

几天之后,可心妈妈去北京银行交了一万五千元捐助款;到了9月份,可心开始在中关村上学了。

他们开始了在昌平和中关村之间6年的奔波。

现在,北京已经没有了捐助款这种形式,但这只是一个幼升小通道的问题。

方法之外,我们看可心妈妈的经历,更应该学习的是她的态度:“孩子的事都是一场战役。”

即便走完了幼升小这一步,但这也只是个开始,离人大附中还远着呢。

在小学


从昌平到中关村,六年奔波。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可心已经独自坐地铁上下学了。

可心妈妈说,这是她最后悔的一件事,她们应该搬到中关村住,因为氛围跟昌平真不一样。

1

原来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女儿上到初中之后,有一天可心妈妈接课外班的女儿放学,晚上九点正是堵车的时候,她听到一位爸爸问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今天学了什么古诗?”

可心妈妈说,那位爸爸整首诗脱口而出,把诗的年代、背景讲的清清楚楚,然后问男孩:“老师是这样讲的吗?”

这个时候,可心妈妈意识到:“这些知识家长是知道的,他给孩子报这个班,是用另一种形式让孩子吸收消化。”

反观自身,可心妈妈说:“我们做了什么呢?只是给孩子报了个奥数班,还是在班主任找我谈了三次话之后才报的。”

2

给女儿解决了海淀公立学校学籍,可心妈妈已经很满意了,可心在学校表现也很好,这就更满意了。

但到了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给可心妈妈打电话,让她一定要给孩子报奥数班,别耽误孩子,因为可心有机会可以上更好的学校。

可心妈妈没放在心上,她一直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机会。

班主任一直给她讲了三次,才算做通工作。

可心妈妈听了一次试听课,这次课让她恍然大悟:“原来要从高考政策逆推下来,一直推到中考、小升初、幼升小,原来小升初这么重要。”

因为可心奥数学晚了——确实晚了,中关村的孩子最晚二年级也就开始学了。所以她要从二年级学起,一直追到四年级,想追得快,唯一办法就是一对一,一个课时400多元,每次两个课时。

算下来一期学期不到一万块,三年在三万五到四万之间。

交第一期学费的时候,可心妈妈想刷信用卡,因为她拿不出那么多学费,但培训班规定低于一万不让刷信用卡,她又跟收银的小姑娘说了半天,这才刷了信用卡。

3

可心很懂事,跟她说:“妈妈,我可以不学。”

可心妈妈说:“孩子,你必须学,我们报完了,你只管好好学就行了。”

但可心压力很大,跟她说:“要是我学不好怎么办?”

可心妈妈说:“妈妈通过努力可能挣到这些钱,你放心吧。当年姥姥花一万多给我买了台钢琴,这些钱都能买套房子了,你看我花了姥姥那么多钱,可我也没有成为钢琴家。”

可心终于放下了心理压力,但她要面对奥数的压力了。

可心妈妈分析过,奥赛二等奖根本没用,一定要拿到一等奖。可心在小升初材料准备的最后一刻,终于拿到了一等奖,也算天道酬勤了。

4

可心妈妈是个好妈妈,可心是个争气好女儿。

班主任对可心也很上心,这跟可心妈妈和班主任的积极沟通分不开。

在可心妈妈看来,上学是一个持久战,班主任就是家长的战友,如果不跟战友搞好关系,怎么能够把后背给他们?

可心妈妈说:“要知道,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比家长说十句话一百句话都重要。”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妈妈是满分妈妈了吧?

其实,可心妈妈有自己的一个打分体系。给孩子基础的陪伴是60分,当然,很多家长现在连基础分都拿不到。

在这个基础的60分之外,家长要预计到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什么样的配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孩子肯定不知道,但家长一定要知道。

每做到一次配合,就给自己加5分。

譬如,跟班主任沟通好,给孩子筑起一个保护的壁垒,可以加5分。

5

如果想顺利解决小升初,走进人大附中,要加到多少分呢?不知道。但我们根据可心妈妈的做法一项一项加。

首先,奥数这一项可心妈妈已经能够再加5分了。

而小升初有一个筛选标准叫“综合优秀”,怎么理解呢?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要拿更多奖才行。

可心的中国舞从4岁坚持到了14岁,已经把业余最高级别考完;声乐也一直坚持下来,该拿的奖也都拿过。

在小升初考察的时候,可心有两兜子证书。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考级证书、获奖证书,海淀区教委组织的获奖证书。

可心妈妈说:“这三个类别的证书要保证全都有,才有资格被称为“综合优秀”。”否则,几千个面试的孩子,为什么选你的孩子?

该给可心妈妈加多少分呢?我已经不会算了。

可心妈妈说:“家长就是孩子的造血细胞,如果家长没有这种造血能力,孩子会很惨。在孩子的成长上,我们至少要先于孩子看一到两步或者三步,这样才能够给孩子一个坚实的未来。”

小升初


小升初来的很快,这个人生的关键抉择到来的时候,可心妈妈几乎疯了。

即便在四年级听完一次奥数课之后,可心妈妈就开始谋划小升初:如果想进清华附中,要侧重于民乐和国画;101是语文,人大附是管弦乐团……

1

但这一天真正要来的时候,可心妈妈开始每天守着她的电脑,给孩子做简历、填表格,每天刷新各个学校的官网。

每天送完孩子以后,可心妈妈就开着车给各个中学送自己孩子的简历:交大附中,送;理工附,送;实验中学,送……

很多时候,简历要放在保安那里,如果保安不收,可心妈妈就说:“您就当废纸扔了都行,就放在您这里行吗?”

实验中学给可心妈妈打了电话,他们想要可心这个学生。可心妈妈还没送去档案,人大附中通知她,入围面试了。

2

在人大附中面试的前两天,可心妈妈根本睡不着,她是个草根家长,甚至为了孩子升学才舍得换个内存大的新手机。

在人大附面试的那些优秀家长里,自己该怎么才能过面试这一关呢?

在这两天两夜里,可心妈妈真的想过放弃人大附中。但是她还得逼着自己努力,因为可心说过,她的理想就是考人大附中,可心妈妈要让女儿知道,她的理想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可心妈妈开始思考自己从县城到北京的人生,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最终,她选择了自己人生的几个关键词:阳光、智慧和人文情怀。同时她一直告诫自己:要平视人大附中。

可心也具备这些素质,在言谈举止的各种细节上就能明白的表现出来,可心妈妈坚信:人大附中是一所有社会使命感的学校,面试官肯定是一位有社会使命感的教师,她一定会成功。

在人大附中组织的家长面试里,可心妈妈通过了。

所有期待自己孩子进入人大附中的家长,这个面试是必不可少的,不妨从现在思考一下:你该怎么展示自己?

可心妈妈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你这样想,如果每个人都是赤裸奔跑的,你有什么与众不同,你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

3

现在,可心在心仪的中学里读书,她的阳光和智慧没有变过。

人大附中这所学校即便以学习刻苦著称,但那些中学生之间依然免不了青春季的炫耀,例如穿双好鞋。

但可心跟妈妈说:“妈妈,他穿3000块的定制版球鞋,我穿300块的球鞋,我觉得他跑的也不会比我快。”

可心妈妈说:“那肯定啊。”

可心说:“妈妈,你说穿3000块的鞋和穿300块的鞋有什么区别?”

可心妈妈说:“那还不简单,去专柜试一下就知道了,不买又不要钱。”

可心特别高兴的说:“妈妈,你好聪明。”

我知道了这个最新发生的故事之后,很想跟可心妈妈说,你在人大附中面试的时候,少总结了自己的一个关键词:勇敢。

4

这就是那个昌平“穷妈妈”和她女儿的故事,现在,她们还在努力奋斗中,但我相信每一步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可心妈妈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和特点,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关注孩子的压力,让自己坚定的走在孩子前面,无论多么艰难。

既然孩子的事都是一场战役,那么,就一场一场地打吧,有精锐、有战友、有助攻,还怕什么呢?

其实,很多家长都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或者都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祝福大家。

无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众平台“无言升学新讲堂”创办人。

公认育儿有成的爸爸典范,少时受木村久一思想影响,立意于子女的早期培养,并于生子之后付诸实践。在陪孩子升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乐于指导周围家长,被家长们称为“升学的指路明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9552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