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怎么选?你选对了吗?这几个方面要考虑到
现代人选择慢跑这种项目,不仅能够增强肺活量,提高身体机能免疫力,还可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但是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可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你的脚踝和膝盖,可是会受伤的哦!
有些人觉得,鞋子不都差不多嘛?最多就是价格低高低,但是不同的鞋子在设计、用料和功能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分价格一分货,大家还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不同的脚型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鞋
你可以通过“湿脚测试”来判断脚型,就是把脚底沾水后踩在干燥的地面上,然后根据脚印的形状把脚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当然有许多人的脚型可能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那么就要看哪一种特征更明显。
1、正足弓常型
这种脚型在跑步时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向内侧滚动以减缓冲击力,最后过渡到全脚着地。这种脚型与体重正常的跑步者从运动力学上讲是高效率的,可以选择半弯曲型的稳定类或缓震型和支撑型跑鞋。
2、高足弓型
这种脚在落地时通常向内滚动缓冲不够,所以对冲击力的吸收减缓不明显。这种脚型的人应选择减震加垫类,弯曲或半弯曲的鞋。鞋底的可弯曲性应该较好地增加脚的活动范围,避免稳定类鞋。
3、平足型/低足弓
平足的人在跑步时往往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过分地向内侧滚动,形成内翻。如果不加以矫正,很多过度磨损型的关节伤害都可能出现。平足跑步者应该选择直型或半弯曲型、备有特别加固的足弓部内垫的鞋以减少内翻的程度。避免穿减震垫太厚,或弯曲型跑步鞋,适合支撑型跑鞋。
选择跑鞋的考量
合脚、避震与稳定性是在选购时最重要的考量。
穿上跑鞋后,将一只手指插入脚后跟的缝隙中。如果脚趾没有空间摆动,表示这双鞋太小了,原地跳动几下感受避震效果,最后用脚踝关节做弯曲和伸展测试其稳定性。
多试穿几双鞋,选择最舒服的一双,千万不要购买不舒适的鞋子,一双好的新跑鞋不需要再花时间去适应它。
鞋身材质
鞋身包裹整个足部,经常使用轻薄透气的合成纤维制造,好让鞋内的热气容易散出。孔隙较大、使用开放式织法的材质适合路跑用,织网紧密的纤维则适合越野赛用,比较防水,枝叶和砂砾比较不易掉进鞋内。
中底
中底介于内衬与外底之间,目的是吸震,通常采用聚氨酯泡棉(PU)制成,有些会加上矽胶陷入物以提高耐用及避震性。有些特殊鞋类则在足弓的部位加入较硬的楔型泡棉衬垫以矫正足部内翻的现象。
外底
外底是跑鞋的底层,外底的表面是坚硬耐磨的碳橡胶所制的,材质应富有弹性,并对干湿地面都有良好的抓地力。大部分从事路跑的跑这需要选购比较硬的外底,而大部分从事越野跑的跑者则需要穿比较厚底的鞋。
跑鞋会说话
跑步时足部和脚踝自然会有微幅的旋转,但旋转的程度和方向因人而异,从跑鞋磨损的形态可以看出足部首先接触地面的部位,当左右脚掌翻旋的程度不对称时,会影响正常的力学结构,也容易受伤,此时建议接受专业咨询,有需要时利用矫正鞋垫来改善两脚间的不平衡,并且在选购新鞋时要加上矫正鞋垫再试穿。
需要根据你不同的需求来选择跑鞋。
比如控制动作型就比较适合中度至重度内翻型脚,以及体重较高的人,它能提高跑步者对脚跟和跑步动作的控制,并能支持足弓部位。其外部特点是足弓部位加厚,鞋的重量中等偏重。
还有缓冲减震型,适合跑步技术较好,用脚前掌或中部落地,用脚掌与外侧支撑的跑步者,鞋的重量中等偏重,鞋底较厚。
以及稳定型,适合轻度至中度内翻脚型,用脚中部与外侧支撑的跑步者,鞋的自重量中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跑步习惯来选择跑鞋。
最后,买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两只脚都要试一下,双脚可能不一样大。走几步或跑几步试试鞋是否舒服。别让你的脚和运动鞋有“磨合”的阶段。此外,脚在鞋内应“留有余地”,穿好鞋后,脚后跟处应能插入拇指。
尽可能在运动后或晚上试鞋,因为双脚在运动后或晚上是一天中最大的时候。如果你能在鞋尖和鞋边摸到自己的脚趾,请试一双更大或更肥的鞋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9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