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
众所周知,剑门关景区集雄、奇、秀、险于一身,奇特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它不可复制的绝美风景。
剑门关景区
剑门关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中国国家地理》力荐的“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面,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集古道、古关、古柏为一体,融雄、险、奇、秀于一身,素有“两川咽喉、蜀北屏障”之称,丹霞地貌奇特,自然生态优美,文化遗迹丰富,历史文化厚重。
但这样独一无二的地貌景观是怎么形成的,你真的造么?
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下,今日绝美剑门关的上亿年的形成历程~
剑门关地貌特征
剑门关砾岩由巨厚块关紫灰色砾岩、紫灰色泥岩石层,形成北陡南缓的单斜山,北坡坡度几近90度,高达一二百米,砾岩出露处多成一悬崖峭壁。形成断岩绝壁、岩上凸下凹、石角北向,绵延长达数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著名的有大、小剑门山、七十二峰、五指山等。相对高差300-600米。话不多说,直接看图
这里低山地貌的主要特征是白垩纪海相沉积,它表现的是在距今一亿多年前,海啸产生的造山运动,将海底的岩层托举出海面形成陆地,经过上亿年的风雨剥蚀,和不断的断裂、翻转、褶皱所形成的地貌——如果近看,我们甚至可以在每一处岩石上清晰地观赏到海底的浮游生物,山体中山地带,其地貌特征是变质砂岩、板岩、硅质岩和油页岩粘土,切槽很深,山体的轮廓极其陡峭俊朗。
剑门关景区成因
广元地处在叠溪-虎牙-龙门断裂带,地质构造疏松,处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两次地质运动的中缝,通俗讲,就是我国第一台阶向第二台阶的过渡带。在这个过渡带中,剑门关景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为龙门山脉剑门山干支,属中生界白垩系地层,剑门绝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北坡陡峭,南坡渐缓。在造山运动中,龙门山、大巴山、秦岭形成犬牙交错状,使这一带的海象沉积局部完整,整体松散。所谓整体松散,就是在广元境内有多条山脉的余尾;所谓局部完整,就是群山所形成的山体隆起,它在地理形态上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剑门山地貌是厚重的条状砂岩山体在水平压力条件下挤压错断形成,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宏观地形中有清晰呈现。通过宏观卫星视图及地形图能明确看出剑门关的成因。下图是剑门关宏观卫星视图:
◎图源网络
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条状砂岩陆块断裂,在陆块粘性拉伸后,剑门关以南陆块整体向东南滑移。局部的条索状硬化砂岩陆块在滑移过程中,内部相向折叠挤压(黄线所示方向),条状山系发生错位挤压断裂,山体形态呈现出手风琴状弯折特征。此痕迹特征将条状陆块的脆性弯折特征演绎得非常典型(见下图粉红、绿色箭头及红线所示)。
◎图源网络
当前地学认为:在侏罗纪时期,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最为叫绝的就是,在这高大、陡峭、直立如削的山体中间,绝无仅有的出现了一道裂缝,这应该归功于大自然神工鬼斧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所形成一个断裂,这就将万夫莫开的平原和山地连接了起来,就像我们今天修建隧道一样。而古人利用这道狭窄的缝隙,修建城楼,形成堡垒,只以少许的兵力,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这是一道天关,也是一道神关,是老天爷和神灵护佑下的军事要塞。
在千年前,古人更是结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盘山修建栈道,沿绝壁而上,凿山开鸟道,造就这一独特的自然风貌。
◎天梯峡
◎鸟道
剑门关景区经历上亿年的造山运动形成如今雄奇秀美的自然风貌,如果只是用述说来表达,总是略显苍白,这场自然的神奇杰作,总要你亲临,用眼睛饱览,用心灵感受,才最为震撼。
●●●
落/日/余/晖/静/等/你/来
来源:剑门关华侨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8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