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这样散养孩子,不仅是在害孩子,他长大了还怨恨你

这样散养孩子,不仅是在害孩子,他长大了还怨恨你

“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了,不想让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承受那么多压力。学习上面说的过去就可以了,也不指望他回回拿名次和奖项。那至于兴趣班和辅导班,除非是孩子自己愿意,否则我们也绝对不会强迫他。”像上面这种散养快乐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很多父母的口头禅。

相信不少家长也会为自己的这种宽松大度的教育方式而自豪,当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和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啊,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去过多的操控和支配,看上去也没有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持有这种观点的妈妈聊天。这位妈妈跟我说,她说:“我不给儿子立那么多规矩,不去过多的约束他。不想压抑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快乐就好,我们也不要求他未来一定如何如何。”

当时孩子就坐在我和妈妈的旁边,我看了看孩子,然后问了妈妈一个问题,我说:“那妈妈有没有想过将来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在您的心里面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听完之后妈妈回应我说:“唉呀,我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了,我只知道我不想压抑孩子的天性。不想让他活得那么累,只要他能够健康快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听完这位妈妈的回应,我心里面还是有很多感触的,因为他的儿子已经辍学近半年的时间,当时才刚上初二,理由就是不喜欢学校里面的老师,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当儿子第1次提出不去上学的时候,这位妈妈觉得可能是儿子需要自我调整一下。休息几天或许就会自己返校了,于是就答应了,可没有想到儿子一休息啊,就是近半年的时间。

这位妈妈最后也是实在没辙了,才想起向外求助。那在我刚见到孩子的时候,我主动上前和他们母子打了招呼,可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满满的无所谓。他没有讲任何话直接从我的身旁绕过,到屋子里面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玩手机。

在我和妈妈聊天的过程当中,他一直是翘着二郎腿很陶醉地玩着,手机过程中妈妈几次要求儿子放下手机坐直了,可儿子没有半点的配合。那一刻妈妈给我的感觉啊,就是对现在的儿子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后来从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吉他和围棋,而且都是自己提出来想学,后来又都是自己又放弃了。父母也就听之任之,不学了就不学了呗。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面就想这应该就是散养的理想状态吧,让孩子发挥天性随心所欲。

可结果呢,孩子一次次放弃才艺学习的时候,父母由着他。孩子不去上学了,父母又慌了,这个时候怎么就不能由着他了呢?所以啊,在孩子小时候在他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的阶段,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他律


何谓他律,就是通过父母从旁的约束和要求,帮助孩子做好自律,帮助孩子慢慢的学习到要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逐步在10岁以后啊慢慢的由他律变为自律。

否则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孩子对很多事情浅尝辄止,轻言放弃。不仅是虚度时间和浪费精力,更重要的是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孩子最终啊就容易形成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的习惯。

我们回过头来做一个假设啊,当孩子提出要学习吉他和围棋的时候,如果说妈妈能和孩子约法三章定出学习的方式和时间,以及遇到困难时候怎么处理等等。让孩子从兴趣好奇到真的潜下心来学习钻研,直到有所得。

借由这个过程啊,让孩子学会耐心,学会勤奋,学会再有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鼓励自己。在有所得的时候如何不自满,继续保持好奇和探索,学会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直到未来选择职业,孩子会不会更容易坚持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780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