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新电子商务发展,纯电子商务时代即将结束,未来10年或者20年,在互联网时代的“五新”中,第一个新就是“新零售”,新零售将全面淘汰传统零售业,传统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企业也必须走到线下来。
一、消费者购买旅程的改变
传统消费者购买旅程是通过促销报刊宣传引发流量,是传统零售业惯用手段,商家超市报刊印刷当期折扣促销商品,客户结账时均获一份,消费者阅读时会被激发商品购买欲望,同时提升消费者复购率,促使消费者进行圈层口啤传播,增加商场的流量引入。
消费者开车或步行到商超进行集中采购,然后自行装货回家,商超完成整个广告投入引流过程,但由于传统零售业会受地坪空间与辐射范围影响,所以越大的商业综合体,其货架空间、商品品类、辐射范围容量就会越大。
与新兴消费者的购买旅程所有不同,消费群体从电视剧、电影、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中获取商品信息,并引发兴趣;
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中男主角李显所吃的糖果、穿的衣服瞬间成为爆款产品,在各大商场、电销平台一度销售断货。
消费者通过电商搜索,查看点评或者网络提问,然后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刷着手机,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产品选购,或者盯着10点钟的大促销抢购,成功购买后你可以选择邮付到家,或者到店自提,产品使用后进行评价,评价较好的商家或产品则成为下一个热门商品。
新消费模式逐步替代传统消费模式,从2018年城市销售金额比例统计中发现,虽然线下消费金额依然比线上多,平均约占35%(一线城市线上占比为43%),但线上金额则达到18-23%增长幅度,特别是社区生鲜的新零售业态,以盒马鲜生为例,2018年的销售总额为140亿,门店增长率为397%,销售增长为300%。
二、新瓶装旧酒还是皇帝的新衣?
社区生鲜零售的增长可能为传统零售业找到破突口,高场超市纷纷划分生鲜区域,开始的时候,生鲜区域的品类充足,但几个月后,生鲜商品仅余几个。
生鲜对供应链要求较高,是时间与质量的竞赛,曾经有一个装满生花生的货车从农贸基地运到分销市场,货车运输生鲜农产品行驶高速是免费的,但走了两天后到高速交费口时,突然需要补交2000多元的高速费,因为花生在运输的过程中被晒熟,司机也表示非常无奈。这或许是个段子,但这体现时间对生鲜品质的要求。
传统零售业不断寻求变革之路,线下的企业向线上靠拢,通过门店装级、自建APP,门店餐饮化,配送到家服务,电子价签,自助支付及刷脸支付等的互联网工具应用引发新流量,但往往不自觉地落入自流量分发陷阱,互联网工具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提各项消费流量速度、降低服务人员成本、增加商品品类等,但却无法增加新的流量,只是把自有流量分发到线上。
传统零售业限制是地域性的,线下流量靠周边的居民消费,通常是到店集中采购,消费者形成固定购买规律,并选择离自己最近的零售商超,商场及超市之间形成流量分流。
另外,商场的面积是固定的,那就意味着商品品类会受到一定限制,扩大一种商品品类,意味着要减少其它商品品类,增加生鲜或堂食区域带来新流量的消费,但同时也会损失其它品类的忠实粉丝,商品品类或经营的范围受到限制,这是传统零售业的困境。
三、生鲜新零售模式崛起 盒马鲜生4点刚需赌局
传统零售业为了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的突破,创建生鲜区域作为连接入口,企图突破地域性限制从互联网进行引流。盒马鲜生当初设想也是通过数据将线上和线下打通,设计顶层4点刚性需求,最终解决生鲜电商的行业痛点。
第一、如果线下生鲜店最终还是变成传统超市,无论比传统超市挣钱,也不能干。
第二、线上日订单量一定要超过5000单,这才真正能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在冷链物流做到低成本可控前提下,实现门店3公里半径30分钟完成配送。
第四、最终要线下入线上引流,APP不需要其它流量支持,并且能够独立生存。
如果运营一段时间做不到,盒马鲜生就要关掉,与传统商业模式一亲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能做到,就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成功的新零售商业模式进行复制,这就是盒马鲜生的赌局。
很多传统零售业都学盒马鲜生的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但却没有学它的顶层设计逻辑。除了顶层的设计逻辑,盒马鲜生为了把线下打造极致的体验感,设计餐饮体验区,用户可以选择直接在海鲜吧加工,按照价目表支付一定的加工费后,就可以品尝美味的海鲜,从而提升用户对生鲜的信任品质,加强盒马鲜生的线上品牌影响力。
传统零售业受互联网冲击巨大,原来以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的零售业将被湮没,如何把传统零售业互联网化是企业存活之路,盒马鲜生等企业的成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一署希望之光,虽然传统零售业都在经历重重困难,尝试运用互联网工具,开拓社区生鲜之路等,在修炼的过程中没有成功的标准,但通过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的改变学习,让传统企业看到更多新零售商业模式变革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7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