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精神学角度"谈纪大烟袋的仕途生涯:耿直、有才且情商低

从"精神学角度"谈纪大烟袋的仕途生涯:耿直、有才且情商低

1724年7月26日,纪昀出生了,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但是我相信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同学们,肯定会叫他“纪大烟袋”,张国立老师在这部影视剧中把纪大烟袋可演活了。

但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他把 一生都用在了《四库全书》上,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历史故事里的纪晓岚:

我们看张国立老师版本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印象是风流倜傥,温文儒雅,机智勇敢,经常是和大贪官在皇上面前斗的不可开交,而在历史上的纪晓岚根据史料记载,纪晓岚本人肥胖近视患有轻度口吃,有没有颠覆了大家的认知?而这里还有几则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1)刻薄耿直的纪晓岚

在钱泳先生的《履园丛话》中记载了一件趣事,当时因为京城工部衙门失火,所以诞生了一个对子上联为“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这个对子很久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当时的朝廷中的一位中书科自称南人北相,也喜欢对对子,但他左思右想却终不得下联,于是便去求教纪晓岚,纪晓岚便对了一句“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

原本方位对五行是比较合适的,但放到一起就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纪晓岚的刻薄耿直,那这样的纪晓岚皇上肯定是不喜欢的,所以这一性格也就间接导致了纪晓岚仕途生涯中的颠簸坎坷。

(2)年少显才的纪晓岚

在一则民间故事中,我了解到了关于纪晓岚年少时的才华,据说年少的纪晓岚在街上和同伴们玩球,正好河间知府经过,而球不小心扔进了知府的官轿里,别的孩子四处逃跑,纪晓岚居然走上前去要球,知府见他,说我出一个上联如果你能对上,我就把球还给你,否则这球就是我的了。

知府上联为:“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想都不想的说太守二千石,独公....纪晓岚并没有说出最后一个字,知府问为何不说出最后一个字?纪晓岚说知府大人如果把球还我,就是廉,如果我不把球还我,那就是贪。

知府闻言大笑,也就自然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年少显才的纪晓岚通过对对子可以发现纪晓岚从小就很聪明而他的家世可以说是书香门第,纪晓岚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从小也就受到了一些文学上的熏陶,我们也看得出他懂得把握机会做事留有余地。

上述两则故事得虽然都是纪晓岚,但不是同一个纪晓岚,同时期历史上真实得大清帝国不如影视剧上所显现得盛世和乐,反而却是黑暗汹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年少的纪晓岚和入仕途多年的纪晓岚相比,心性、性格上改变了许多。

纪晓岚性格分析:

(1)精神学角度:精神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精神、思想、心灵的专门学问,他们认为精神是创造一切事物的根源。精神学的依据是自然科学和人类历史。

纪晓岚是一位名传千古的名人,对中国文学史有重大功劳的学者,但是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发配边疆。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联想到,青年时期的纪晓岚入京做官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但知晓了官场黑暗之后难免有一些心灰意冷,并且乾隆皇帝在纪晓岚入仕之后,无非做的就是一些科考阅卷的事儿,干涉不到国政。修《四库全书》也是在纪晓岚发配边疆后召回京城才任职的。

所以,纪晓岚心中难免会有一丝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处使用的想法。这也导致了他,最后彻底对官场心灰意冷,从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再到官场中的尔虞我诈,纪晓岚在朝堂之上大多数是被其他大臣羞辱的,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纪晓岚内心变得麻木不仁同时充满了对仕途的失望。

以此来分析纪晓岚为何会耿直,有才却情商低,真相也就大白于天下了,耿直来源于他的底线,从小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经过文学的熏陶,也就不难不理解他为何有才,经历过宦海沉浮的纪晓岚到了中年虽有底线但已经是麻木不仁了,并且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不得乾隆喜欢的,所以情商低也就可以理解了。

(2)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纪晓岚从小出生在书香门第,祖上做官,可却是个小官但他还是获得了文学的熏陶,这就像是父母都是老师,所以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纪晓岚的聪明和才华并不让人惊讶。

在他的生活环境中,自小便熟读圣贤书的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知识,从古至今书籍都是教化之首要,其内容大多数是教人如何走上正确的道路,纪晓岚从小就熟读这些四书五经、圣贤之道他觉的书籍带给他的都是对的。

可是他只看书却不去结合当时的朝堂时势所以他不得皇权和同僚的喜欢,他把黑白分的界限分明,他坚持着他所谓的正确想法,他的耿直也源自于此,

从上述两点总结来看,纪晓岚的耿直、情商低、有才与他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和思维造就了他的行为、性格等一切,之后的官场经历更是彻底将他改变,他是古代死读圣贤书的一个缩影。

大多数现代人不知道的纪晓岚:

(1)爱吃肉的纪大烟袋

纪晓岚的生活习惯和作风极度的奢侈浪费,纪晓岚吃饭,他不吃米饭和蔬菜,他只吃肉,每顿都必须吃肉,小横香室主人写的《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写道:“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但虽喜食肉,却绝不食鸭,总觉鸭腥秽难以下咽。一次不慎误食之,立刻大吐

纪晓岚在当时每年大饥荒的时代,竟然能够每顿完全不吃五谷杂,哪怕连蔬菜都不吃一口,整天光吃肉,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们几乎差不多都快”父子相食“的时候,他居然还挑,还不吃米和蔬菜,这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混蛋行为,即便放到了现在衣食无忧的二十一世纪,也没人会顿顿吃肉,还不吃米饭和蔬菜,

然而这只是其中之一

(2)纪晓岚写文章的怪癖

纪晓岚写文章,每次开写之前必须和女人翻云覆雨一下,不然就写不出来,乾隆皇帝找他回京修整《四库全书》的时侯,还为此事赐给他两个宫女,采蘅所写的《虫鸣漫录》中这样说道:纪昀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

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纪晓岚如一日无女色则“肤欲裂,筋欲抽”这哪是我们张国立老师所饰演的纪大烟袋,这分明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生活习惯和作风不良的官员啊,这一段看到这我相信那个风流倜傥,幽默、坦荡的纪晓岚人设已经是轰然倒塌了。

历史上的纪晓岚在朝堂之上的名声也是很不好的,经常性的被别的大臣嘲笑,可见当时的大清帝国有多混乱,连年闹饥荒,居然还有官员生活过的如此奢靡不堪,但像纪晓岚这样生活的官员必然不止一个。

这样的纪晓岚离我们脑海里那个手提烟斗,为民请命的纪大烟袋背道而驰,或许这只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怪癖,纪晓岚有着他的优点和缺点,两者合一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纪晓岚。

上述三大点中,无论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张国立老师演绎的纪晓岚,还是历史长河中这个爱吃肉、耿直、有才的纪晓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历史上的纪大烟袋,对我们我们中国的文学史的重大贡献,我们可以以人为镜,来寻找他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历史上的纪晓岚无论是在精神学方面去考量,还是以一个普通的视角去看待纪晓岚这样一个人物,终究是优缺参半的人物。

我们为他对出别人所不能对的对子而拍手称绝,为他修出对中国文学史重要的《四库全书》而感叹,同时我们也厌恶于他奢侈淫靡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的话,学识和他的生活作风毫无关系,而他的这一生也过得跌宕起伏,也不失为被称之“奇人”二字。

康乾盛世距今已经是两三百年的时光了,这时光里,很多真实的历史记载已经消弭在了时间长河里,我们只能凭着仅存的历史记载去了解他、分析他,作为坚信前人之事,后世之师的我更加愿意以纪昀为镜而看自己,这或许是分析纪大烟袋带给我们最后的结果。

参考资料

钱泳先生的《履园从话》

小横香室主人所写的《清朝野史大观》卷三

采蘅所写的《虫鸣漫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6216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