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前几天,我去同事家做客,那天是周六,正赶上同事在家辅导孩子功课,她们家里是一个小男孩,长得特别清秀,平时见人也很爱说话,但就是性子比较慢,每天上学都去晚,导致我同事上班常常迟到。
同事看见我去了,便把辅导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孩子爸爸,然后长吁一口气跟我说:“幸亏你来了,赶紧让他去辅导吧,再让我辅导一会,我就得心梗了,真是气死我了!”“冷静点,题太难了吧?”我说,“哪是啊,题都会,就是这个慢性子,擦了写写了擦,写一个字能磨蹭一分钟,我这急性子哪能受得了!”同事往沙发上一瘫,有气无力的说。
“浩浩你快点,还在那偷听大人说话呢,赶紧写!”同事忽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喊到,孩子爸爸这时也受不了了,冲着孩子后背就拍了一下,嘴里还说:“磨磨蹭蹭的,哪像个男子汉。”孩子马上哭了起来,我坐了不到五分钟,整个家里鸡飞狗跳。
无论多么有涵养的家长,一遇到辅导功课,马上全部破功,以前的好脾气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变得戾气十足。慢性子的孩子让家长变成了一个咆哮的怪兽,家长只是觉得,只要自己严厉了,孩子怕了,他们就会快起来,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磨蹭,根本原因是什么?
孩子磨蹭的原因
孩子磨蹭其实有很多原因,如果不能搞清楚,那么无论父母怎么努力,都是治标不治本。
1、天生的慢性子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人天生就是急性子,即使是刚出生,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他们就表现出来自己的性格了,尤其是在喂奶的时候,你晚上一秒钟,他们都会嚎啕大哭。
但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不着急,哪怕火烧眉毛了,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
2、不是自己熟悉的事情
有的时候,这个孩子并不是慢性子,但是他们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很拖沓,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不熟悉的领域。
他们不像大人,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知识结构也比较扎实,即使遇到不熟悉的领域,也能处理自如,他们还小,面对自己没见过的事情,自然要慢上一些。
3、对该事情不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这件事情有兴趣,他们才会去愿意自主学习,否则就是别人逼着他们,那也是不情不愿的。
孩子也是一样,枯燥乏味的事情,他们不喜欢,也不想去学,可是如果家长能把学习或者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他们所喜欢的,那他们肯定会自觉自愿的去做了,而且速度还会很快,绝不拖沓。
这时有的家长会说,我很理解我的孩子,但是我想要改变他,还能做到吗?
慢性子可以改吗?
慢性子当然可以改,但是要循序渐进的来,想要改变孩子,父母就要先做出改变,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训斥孩子或者动手打孩子,这样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然后变得更加的磨蹭。
方法不对,孩子的性格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慢性子对孩子的影响
慢性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很多消极作用。
1、浪费时间,甚至无法正常生活
慢性子的人时间观念很差,他们无论做什么都磨磨蹭蹭的,看着就让人着急,明明可以一个小时就完成的事情,他们偏要坐在桌子旁边忙活一整天,上学时,可能答不完卷子,上班时,可能会拖的部门完不成任务。
这样的他们,真的是既无法好好学习,也无法好好工作,甚至不能好好休息,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跟不上大家的进度
在这个社会上,想要不被其他人落下,那么就一定要和大家步调一致,不要自己在后面磨磨蹭蹭,否则就会被别人所遗弃。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老师讲课是有自己的规划的,几天一个单元,几天一篇课文,如果磨蹭,那么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就会被落下的越来越远。
所以说,磨蹭的人真的很耽误事,不仅耽误了他人,也耽误了自己,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快一点,要怎么改变他们呢?是催促他们呢?还是任由他们发展呢?
父母如何正确的催促孩子
在孩子磨蹭的时候,适当的催促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太过分,否则父母气到不行,孩子的心理上也会受到难以愈合的创伤。
1、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很多孩子特别的磨蹭,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为自己做好一切,当真的需要他们自己来做的时候,他们就会退缩了,就会变得惰性十足,心里甚至还会想,反正有人给自己做。
在这一点上,谢楠就做的很好,她经常会发一些孩子独立完成家务的照片在微博上,甚至包括让孩子独立做饭,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既掌握了生活技能,也不至于太懒惰。
2、给孩子规定好时间
父母想要孩子做事情快点,可以给孩子规定相应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给予孩子相应的奖励。
比如看一会动画片,或者其它的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欲望化作速度,还能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更不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3、不要太急躁
如果父母想要改变孩子,就一定不能急躁,须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就能管出来的。
才女徐静蕾大家都知道,毛笔字写得特别的好,这其实都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她写毛笔字。
但是那个时候她特别贪玩,总是不能安下心来好好的写,父亲看着她的表现,没有呵斥她,而是在旁边帮她画格子,一张一张的不厌其烦的画,让小徐静蕾深受感触,并且被父亲所感染,开始静下心来好好的写字,终于到了今天,她成了名副其实的才女。
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慢性子很重要,但是父母千万不要盲目的催孩子,这样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还会伤害到孩子,得不偿失。
育儿难题找熊娃控,家庭教育从小抓,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熊娃控,帮你解决育儿大难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4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