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老人带出的孩子很少生病,为什么?有些经验,姜还是老的辣

老人带出的孩子很少生病,为什么?有些经验,姜还是老的辣

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不喜欢跟家中的长辈在一起生活,除了两代人之间审美观、金钱观不一样之外,其实也是不想被长辈过多束缚。但是等养育孩子之后,自己又没有什么经验,还指望着公婆来帮她们带孩子。

虽然长辈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跟年轻的夫妻,在育儿经验方面有一些冲突和小摩擦。但是不得不承认,老人有老人的方法和经验,他们带出来的孩子,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基本上很少生病也很少跟医院打交道。

怪不得大家都说“姜还是老的辣”,看来经验在生活面前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老人们养出来的孩子体质会如此好呢?其实不外乎也就是这几个诀窍而已。

孩子吃饭时要杜绝这三个方面:

1,不让孩子在哭闹生气的时候吃饭

从吃饭问题可以看得出家庭的教养方式,其实在严厉惩罚和娇纵宠溺中间还有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积极的管教方式。所谓正确的管教,是要使孩子自己学会自我控制,摆脱外来的管束,学会自律。

而3岁4岁的孩子正是建立习惯,培养良好品格的初期,正面管教正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如此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习惯的培养,以便让他们具备各种生活技能与品质。

首先,让孩子参与吃饭规则的制定,也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吃饭的约定,让孩子明白,想吃什么可以提前告诉家长,做好了就要吃,不再做别的;做好了犯就自己坐到桌上吃饭,不要一再喊着或者追着喂,若不吃,就收起来,只能饿着肚子等到下一顿再吃,哭闹是无效的。

在此过程中,不能使用“我早告诉过你。。。。。”等类似的话来说教孩子,而是和善提醒规则,“我看到你现在还没有坐过来吃饭,看来你只能饿着肚子到下次饭,妈妈相信你可以坚持到下次吃饭。”

刚开始,孩子肯定会试探规则,用老办法挑战父母,确认一下是否来真的---孩子最怕父母认真,此时家长也需要认真地把饭收起来,让孩子明白操纵策略是无效的。

我家孩子在挑战爸爸两次后,看到爸爸把饭收到厨房以后该是慌张地说要好好吃饭,并且下次都乖乖地把吃饭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对待。

2,不在时间很赶的情况下吃饭

吃饭时的情绪是否愉快,也是决定孩子是否乐食的关键;不要经常逼迫孩子吃饭或是吃饭时斥责小孩,否则会让他觉得吃饭是一件讨厌的事。

常常看到妈妈喂宝宝吃饭时,让宝宝坐在小椅子里,手里玩着玩具,或专注地看着电视。作为妈妈来说,这种喂食方法最省事,宝宝不会伸手抓饭碗,吃饭过程会很顺利,甚至还会多吃些。

就餐的同时也是训练宝宝注意力集中的过程。在单纯、安静的环境里就餐,宝宝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进食和与喂养人的交流上,有利于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动员胃蠕动。电视和玩具会将宝宝的注意力转移,降低宝宝对于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对饥饱的感知力,混淆吃饭、玩玩具和看电视的行为认识,时间长了会使宝宝养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3,不吃稀释过的软饭

汤泡饭,在进入孩子的口腔以后,被汤水带着,直接通过孩子的食道,进入孩子的胃里。我们身体内的胃液含量是固定的,如果摄入太多汤汤水水,会稀释掉喂里面的胃液,导致食物积压在胃里,无法形成有效的消化,进而导致肠胃不适。再加上孩子的肠胃比较娇嫩,时间久了,极容易对肠胃造成伤害。

在睡觉方面也要注意

1,不能让孩子玩得太累再睡觉

宝宝在小的时候,由于白天可能睡觉太多,到了晚上九点十点的时候,还没有睡意。这个时候,宝妈可能就非常发愁了,宝宝晚上不睡觉该怎么办呢?那就起来再玩一会儿,消耗消耗他的体力,让他玩累了自然就会瞌睡。

大家知道吗,如果孩子运动过于激烈,只是导致身体非常累,但他的精神方面还处在活跃的状态中。这时如果让他们睡觉,看似他们已经睡着了,可是没有办法让思想进入到深睡眠状态,反而会因为过度的疲劳,让他一直做梦,自然会影响到休息。

2,不让孩子在吃饱饭后睡觉

人在进食之后,由于糖分的增加,自然而然就想犯困。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玩闹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就像小饿狼一样,晚饭也吃得稀里哗啦的非常快,吃完晚饭之后睡意上来,他们就有些迷迷糊糊。

很多年轻的夫妇认为,孩子晚上要多吃点,但是大量的饭食在进入孩子胃部之后,就会囤积在那里。因为睡着,胃部消化就要减弱,这样会对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长时间这样做,很容易让他们引起积食。

人在吃饱饭之后,尤其是某一顿饭量骤然增多的时候,人更易犯困,倒头便睡,会使饱胀在肠胃里的食物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此外,人吃完饭后,大量食物在胃里,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人体就会增加胃、肠的血流量。而身体里的血量却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大脑的血容量就会减少,血压也随之下降,如在这时睡觉,很容易因脑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中风等。所以吃完饭后应先活动活动再睡觉,以免中风等的发生。

如果光凭书本上的知识来喂养孩子,势必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尤其是到了秋冬换季的时候。医院儿科到处都是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看到宝妈心疼地掉眼泪,那种场景也让人非常心酸。

所以说,要想把孩子照顾好,还要吸取长辈们的精华,将科学与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20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