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教育一定会被科技改变很多,但教育一定不会被科技改变本质。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以及缔造者,我们任何一个个体都有能力为教育做出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才是教育的对象。人类的发展也一定是人类主宰的,科技永远都是教育的陪伴着。
回归教育本质,不管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行业工作者,在这里科技满天飞的时代,都需要戒骄戒躁,保持教育初衷。回归每个角色本身,更应该回归教育,让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
学习者: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只有趁着年轻多学习,青年怀壮志,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理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要探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哪个重要,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受教育和学习的历程。重要的是能够读书万卷,放大格局,多养才气,重要的是行万里路,从容处世,多涨见识。教育不是局限的,要做到习于智长,优与心成,如此便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任何人,任何时候,读书做学问,要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即便是科技水平如此助力教育的今天,想要梅花扑鼻香,也免不了一番寒彻骨。那些成圣成贤者,那些大学问家,没有谁是随随便就成功的,大多是经过天长日久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对于求学者而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才是坚持之道。
电子书包
教育工作者: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成为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再从教育本身出发,也是再切合不过了。在科技助推的同时,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应该是传道授业和解惑,为社会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献。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讲仁德、讲义气、讲礼数、讲智慧、讲信用、讲价值......教育应该是伴随人的一生,终身教育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教育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已经把学习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赋予了新时代终身教育新的使命担当。让终身教育泛在可选,便可助力每一位学习者终身发展。
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切不可欲速,切不可见利忘义,更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动之以情,付之以爱,让学习能够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3、因材施教,以德立人
我们再说说,孔圣人,这个一言一行可谓对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极大的影响的千年古人,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对教育者而言,因材施教绝不是空穴来风,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勿为追求高分而让学生失去求知欲,要懂得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承认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也是多元化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懂得教育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而教育的过程一定要中庸一点,平淡一点,切不可因为一个细节,耽误了孩子的整个人生。
关于教育和科技
科技助力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所以,我们总结:在科技和教育的相互发展中,教育应该坚守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初心才不会迷失方向。科技和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是帮助教育,帮助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完善自我,是和教育相互促进发展的一个过程。只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教育一定是教育,过去千百年来一直是这样,未来也一定不断的是这样。跟教育结合,为教育赋能,和教育一起发展才是科技的使命,教育的本质永远不是科技。
STEAM教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1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