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愫予之清言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明明拥有过,却仍旧可惜?
1
前阵子和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喝茶,她把手机递给我,接过来时,愣了愣,她的手机,没有保护壳。
看完资料,手机离手后,那种金属背面的触感,好像还停留着。
我问她,如果手机摔了会心疼吗?
她反问我,你装了手机壳,难道就会任由它摔在地上吗?
我说,不会。
她说,同样的保护,你花了几千块买的手机,在拿到手的第一时间,装上了保护壳,再次看到它的真身时,是换手机的时候吧?
我沉默。
确实,花了全价,它的价值却只享受了部分。
2
十岁左右,第一次穿保暖内衣,在我妈三番四次地告诫下,我点头答应,一定不让绒面直接接触皮肤。
那时候,我不明白,只以为那衣服就是不能贴身穿。
第二年冬天,那套衣服小了,她又给我买了套新的,同样告诉我那句话。
第三年,第四年……
直到上了大学,一次洗完澡,找不到贴身的薄秋衣,无奈之下直接穿上了保暖内衣。
我无法形容那种肌肤的舒适感,细腻的绒毛贴在身上,每个毛孔都仿佛呼吸了一口气。
后来寒假回家,和妈妈一起收拾旧衣物,看到了一堆以前淘汰掉的保暖内衣,我就把疑惑了很久的问题问了。
她随意地说,哦,不让你贴身穿,是怕需要经常洗。
我呆呆地望着那一堆小了的衣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近十年,我都不知道保暖内衣的里层是什么感觉,因为长个子,每年又必须买新的,花了钱,却没有享受到衣服该提供的感觉。
毕业后到了南方,再没有穿过保暖内衣。
但有时候,还是会可惜那些年浪费掉的东西。
3
细想起来,这种情况还有很多。
有一次过年,买了双非常贵的雪地靴,穿出去时小心翼翼,生怕踢到石头或溅到泥水,走路都非常拘谨,过完年就收了起来。
后来,穿衣风格随着年龄慢慢变了,那双鞋搭不上衣服,最终放在了角落里。
能穿的时候舍不得穿,不能穿了,又舍不得丢。
这种感觉,好像吃了苍蝇一样。
我家有个小阁楼,平日里,父母单位发了什么都会往阁楼上存放,小到一个枕芯,大到一些电器。
每次我提出想拆了用时,妈妈总是说,不行,等搬到新家再用。
后来,我们搬进了新房子,但是,阁楼的东西几乎没有拿,因为,有些过时了,有些因为潮湿坏掉了。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搬家停止。
去年回家,妈妈买了一箱草莓,让我先把坏的吃掉。
以前她这样告诉我时,因为每天都会出现坏的,于是天天捡着不好的吃,直到一箱草莓吃完,我都没吃过新鲜的。
那一次,我没有听,坏地厉害的捡出来后,专挑好的吃,结果每天都能吃到最好的草莓。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一个人的正确生活方式,绝对不是得到了后又舍不得,那和没得到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买得起,就要享受得起。
4
如果说,买得起什么是一个人的经济能力,那么能用得起,就是底气。
攒了钱买了块手表,舍不得戴,那买它的意义在哪里?
我经常从柜子底层翻出来上学时的笔和本子,因为好看,买回来舍不得用,就一直存着。
直到现在,我已经用不上了。
有时候舍不得,反而成为了一种浪费。
随着年龄增长,不再是那个舍不得吃,一块糖放了好多年的小姑娘。
得到了好的机会,也懂得去把握,得到了好的人,就用心付出。
文章作者:愫予之清言,这世界并不美好,但我想尽力,把它变成美好的样子送给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