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下班不愿回家的中年人
前几天下班回家,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天气寒冷,小区里面只零星的亮着几个路灯,环境冷清静谧。
快到单元楼时,我发现停在路边的一辆比亚迪小桥车还亮着车灯,我撇过头看了一眼,车内有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埋头吸烟,手机上还刷着某音,看起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关乎于中年人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开车回家,已经到楼下了,却不下车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回答这么说道: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唯独不是你自己。只有一个人在车上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才属于自己。”
很多人赞同,但有人问了一个问题
“累了可以找朋友喝酒聊天,倾诉心声呀?”
有人回复:
“中年人没有朋友。”
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确实,人到中年,面对压力的时候更愿意独处。
不是不愿意呼朋唤友排解寂寞,而是当你打开几千人的通讯录,却不知道应该找谁。
中年人的尴尬, 从没有朋友开始。
2、为什么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
有人发牢骚,人生少三五好友陪伴是一种遗憾,总觉得生活少了点趣味。
不禁感叹: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大家走着走着就散了。
1) 遇到的人很多,却很少可以走进心里
想起我们的小时候,一包零食就能建立友谊,一起打球、共同学习、聊聊暗恋的女生,就可以对别人说这是我兄弟。
遇上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兴趣所至,干脆一起组个乐队,共同释放自己。
毕了业,还能和朋友一起疯,周末约出来吃吃喝喝。
但朋友之间的疏离,往往也是从是毕了业开始的。
毕业之后,迫于生活,大家各奔前程,彼此相处时间减少,偶尔出来聚会,也总有些尴尬,没有之前放得那么开了。
毕竟圈子不同,大家的共同话题也变得少了。
有些人结了婚,有了孩子,哥几个一起讨论孩子婚姻各自生活冷暖,毕竟缺乏趣味,很多人习惯把苦往肚子里咽,所以越来越沉默,越来越难以向人倾诉。
更让人无奈的是:
我们虽然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但是能走近心里的越来越少。
中年人的世界,早已不像学生时代那样单纯,为了生活,每个人不得不演戏,筛选交际圈子,希望获得更有利的人脉。
而所谓友情,早已淡然。
2) 生活压力大,没有精力维系朋友
辛苦上班的中年,来自业绩的压力,领导同事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需要精打细算,他们被生活的压力裹挟着走。
终于熬到下班, 突然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孩子在学校打伤了同学,无可避免医药费,孩子需要开家长会,又是请 一天假。
各种兴趣班,补习课费用,柴米油盐的生活,飙升的菜市场价格.....
都说中年人像咸鱼,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而朋友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是稀世珍品,也是很难开口去谈的东西。
有时间宁愿躺在床上休息,根本没精力再去维系友情。
即使难得一聚,我们也早已习惯不动声色地有说有笑。
为了不让人担心,不让人同情和看低,谁不是拼命隐藏着心酸与无奈,努力装出过得滋润的样子。
在这种伪装式的交谈中,逐渐对对朋友二字看淡,朋友,越走越远了。
3) 朋友变成人脉,友情消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哪一瞬间你觉得你的好朋友不能再成为你的朋友了?
评论区的回答每一条都略显扎心。
有网友说了一个关于“友情疏远” 的问题“:
高中结识了一个好朋友,我们睡一起、吃一起、玩一起,学一起,形影不离。
直到我考上了大学,而她却直接进入了社会。
她开始做起了微商,从那以后,她每周都要给我安利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护肤品。
实在扛不住她的各种撒娇和感情牌的压力,于是掏钱购买了她的产品。
从那之后,她三天两头换个品牌换个品类推给我,还打算拉我入伙做微商。
之前我们都是直呼其名,那段时间,她竟然改口叫我“亲爱的~”。
那时起,我就当做没有了这个朋友。
东东枪说过一句话:
友情是何时消失的?从被你当做人脉的那一刻开始。
友情的本质是感情,人脉的本质是利益。
感情与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友情和人脉才能顺利实现对接和交换。
在经济学上,这种现象属于价值变现,付出友情,把友情放到“人脉市场”,用具体的“利益”明码标价,友情才能真正变现为人脉资源。
很多人都有社交焦虑,焦虑的本质不是担心失去朋友,焦虑的本质是友情的价值贬值。
友情,终究抵不过价值交换。
3、真实的朋友,是互不打扰,互相惦念
张韶涵在吐槽大会说过的一段话:“我并不是朋友少,而是我对朋友的理解与大众不同。
虽然大家都说朋友多,对以后人生的道路总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自己有翅膀,不需要那么多朋友来帮我修路,所以我只要有几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就足够了。”
有的朋友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有的朋友会是一生的挚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
我们不必去强求没一段情感都完美,不要强留那些不属于你的人。
蔡康永对友情有过这样的解读:“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有的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相互捆绑。”
好友的相处之道,让彼此“舒服”才能走的更远。
不会有利益的纷争,更不会强制要求对方,只有彼此的信任和惦念。
距离也是一种美好,舒服的友谊不用把赌坊捆在身边,也不用限制对方的社交自由。不管距离多远,见面了你们还能无话不谈,在彼此心中都是最重要,这就够了。
4、写在最后
人到中年,要学会给生活做减法,融不进去的圈子,无法强求的友情,该断就断了吧。
汪涵的朋友圈不到100人,他解释说:“朋友圈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我已经觉得很可怕了。而删除一些好友后,他感觉非常轻松,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佐佐木典士在《简单的生活》中写道:你的时间有限,请不要为杂物生活。
朋友虽好,请不要贪多。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秋叶图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