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大球之中,现在唯一有突出成绩的大球项目,中国女排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同时,女排精神更是成为了人们的谈资。诚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建立女子国家队开始到现在,60多年的时间一直激励着数代的女排们砥砺前进,也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那我们以为的女排精神一直就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么?
有人说女排精神就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有人说是团队合作、永不言弃的精神......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排精神更多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更多的寄寓了时代意义。“女排精神”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便是女排的特殊成长期契合了中国的特殊历史发展时期;必然性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在自我积淀和升华,在不同的时代都能注解中国当下的精神需求。
偶然性之一便是成立初期的大松博文时期,此时正值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期,全国浮夸之风弥漫,务虚不务实,“一个萝卜千斤重,三头毛驴拉不动”的顺口溜便是当时的写照。此时,虽然排球没有太大起色,当时大松博文新颖又脚踏实地的训练分歧更是被当时的贺龙元帅、周总理所重,可以说,务实、踏实是女排精神最初的注解。
偶然性之二便是真正提炼出“女排精神”的时期,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女排在袁伟民指导的带领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大赛五连冠,到目前,可以说是女排的巅峰,至今未被超越。而当时中国面临的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需要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去引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饭的浪潮中去奋斗。虽然跳水、乒乓球都是强项,但是非集体项目,显然女排是当时最合时宜的。团结、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需要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需要注解的女排精神。
从那以后,女排精神一直作为一种和国家精神高度契合的精神,虽然没有太多的偶然的历史机遇再去提炼女排精神了,当时女排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精神,女排精神的形成除了偶然性,还有必然性。
必然性之一就是伟大的教练。女排教练如早期的袁伟民、两度执掌女排的郎平还是过渡期的教练,无异不是女排精神的践行者,这种精神能够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个人,将每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排球女将联系和团结在一起,去拼搏和奋斗。
必然性之二则是优秀的球员。中国的女排联赛职业化程度低,很多都是靠教练在低级联赛或者女排联赛的地方队选拔,选拔的球员都是高度契合团队精神的球员,尤其是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顽强拼搏不言弃的精神,如郎平、冯坤、朱婷等不同时期的球员都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更是通过自我垂范去引领全队。
没有一种精神的内在和实质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思想、精神等的内涵是不同的,无关战绩,但更多的是与外界的环境和自己的需求有关,无论是高光时刻,还是低谷时期,女排精神都是不断更新和迭代的。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期,新中国的发展需要大胸怀,去为实现世界大同、命运共同体奋斗,而女排的国际化、管理模式等的创新也是大胸怀,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大精神,世界杯冠军已经是过去,在新的时期,女排精神将会发挥新的作用,引导我们前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9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