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的一天,上海一家普通的文具店老板从日本带回来了十副洋玩意儿,乒乓球就此传入中国,或许他连做梦也不敢想象,会有一天,这个从欧洲漂洋过海传至日本,几经周转,再由日本传到中国的洋玩意儿,会成为国人一度为之骄傲的国球,并将永远骄傲下去。
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发展过程,或一路高歌,或越挫越勇,从起点到终点,中间少不了的是过程。
此后的四十八年,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并没有取得什么值得称赞的发展,仍是停留在娱乐和业余的水平,直到1952年,中国方才建立起国家级职业乒乓球队,而此时的欧洲已经制霸乒乓球赛场将近25年!
这二十五年间,乒乓球世锦赛共诞生了117个冠军,除了有八个冠军花落美国,其余的冠军,都被欧洲选手收入囊中,占全部锦标的93.1%,名副其实的制霸乒乓球赛场,而中国那时尚没有参赛资格。
可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很快,1959年,在西德多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过关斩将,为中国夺得世界体育比赛中第一个世界冠军。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一下子振奋人心,当时中国体育都处于萌芽状态,唯有乒乓球这一项一枝独秀,真自然的,乒乓球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热度不断。
从表面来看,只是简简单单地拿下了一枚金牌,但是若放在中国乒乓球史上来看,简直是开天辟地。
从1952年到1959年,这七年来,虽然国内乒乓球事业处于明显上升的趋势,奈何受起点过低的影响,却一直是输多赢少,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却在这一时期接过了乒乓球霸主的地位,
这一时期,一共举行了7届世乒赛(19~25届),共有锦标49个,日本队独拿24个,占全部锦标的49%,几乎达二分之一。
特别是1954年的第二十一届世乒赛,日本队双获男、女团体冠军;在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时,日本队竟然拿走了7项冠军中的6项,虽然不愿意,但不得不承认,的确算得上是登峰造极。
可正是,1959年容国团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的这一天,再次改变世界乒乓球史,宣告着乒乓球世界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
从1961年开始,到1969年,中国乒乓球事业彻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迅速崛起,快速的成为了当时乒乓球世界的一方巨头,无人胆敢小觑。
时代在变,若果不做出改变,等来的唯有止步不前。
80年代末期,欧洲选手,再次以万众瞩目之姿杀回了锦标赛的舞台,在改良和弥补了自身打法的缺陷后,于1989年的第四十界世乒赛上,成功地囊括了男团,男单,男双全部的男子比赛项目的冠军。
这时,欧洲,日本,中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悄然形成,彼此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其中的任何一方如有任何停滞不前,都将被淘汰出局。
不过,中国到底是中国,随着1989年,远赴意大利的蔡振华回国归来,中国乒乓球事业再次迈出了一个不小的台阶,之后,更是涌现出了如孔令辉、刘国梁、邓亚萍、马琳、张怡宁等众多世界冠军,他们的横空出世彻底将中国乒乓球带入了制霸赛场的时代。
终不负,国球之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9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