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吃饭,她和讲述他们家孩子,晚上睡觉太难了,就是不肯睡,精力十足,每天上床后都要折腾3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有时候她忙着要赶第二天的稿子,孩子总捣乱,怎么说怎么哄都不听,有时候还故意和她与丈夫对着干,实在给他们惹急了,拉过来揍一顿舒服了,然后才哭哭啼啼的去睡觉,每天都要被气死了,实在是心烦。
孩子的异常行为,多半是父母造成的
咱们如果光听这些,可能感觉这是个淘气的孩子。但是,如果咱们细细听下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一下,咱们就会明白了,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情有可原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我说:你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多吗?
朋友说:挺多的啊?
我说:那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全心全意陪他玩吗?还是会想别的事情?
朋友说:那我没办法全心全意陪她,因为我太忙了,一直想着事情。
我说:如果你这会和我聊天时,我心不在焉,总在想着别的事情,你能感觉到吗?
朋友说:肯定能感觉到。
我说:如果你感觉到了我心不在焉,你会开心吗?
朋友说:我可能会认为你不想听我说话,我不会在和你聊了,找个借口走开。
我说:那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心不在焉,孩子一样也能感觉到,你觉得孩子当时是什么感受呢?
孩子需要被爱的感觉
如果我们是孩子,试想一下我们一天没有见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了,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妈妈下班,本想和他们好好玩一会,让他们陪陪我。
可是,他们和我玩却总是心不在焉,甚至表现的很烦躁的对我,弄不好还要责罚我,那么你是什么感受?
对于还比较小的孩子,还没有能够一个人独立的时候,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还很强,这时候爸爸妈妈的无条件的爱,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爱的感觉,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否则,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为了确认爸爸妈妈还依然爱自己,孩子只好不断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陪伴孩子时需要全心全意
实际上,孩子很简单,只要我们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他甚至会反过来照顾你的心理需求。
与其我们心不在焉的陪伴孩子,导致亲子关系如此尴尬,浪费这么多陪伴时间,不如干脆一些多陪陪孩子,在陪孩子时放下其它的一切,充分地满足他。
当孩子被满足后,也就不会纠缠着我们,做出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事了。那时,孩子自然就会睡觉了。
就拿睡觉来说,跟孩子斗争3个小时,导致你也不能好好工作,闹的都不愉快。与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1个半小时,让他满足开开心心睡觉,孰轻孰重?
哪怕我们没时间,陪孩子的时间短一些,但只要孩子满足,他自然也就改变了行为。
如果我们有心,多观察一些孩子会发现,当一个孩子获得了足够的关注,获得了足够的爱与尊重,内心得到满足的孩子,他们整个人会散发一种灵性,聪明伶俐的感觉。
相反,那些长时间的不到满足,经常被恐吓,呵斥,被责罚,贬低的孩子,整个人散发出来一种僵硬感,没有童年应有的灵性,活泼感。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对孩子陪伴过程,要做一个有心的爸爸妈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问题,很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如果你实在太累没时间陪孩子玩,靠在床上抱着孩子,与孩子一起读本书,看看漫画,讲个故事伴着孩子入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维权骑士授权原创保护,未经允许,禁止一切抄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9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