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极简主义”到底有什么好?

“极简主义”到底有什么好?

在时尚号聊消费观可能很容易被解读成“打脸”的事情,不过还好FAKESHION的价值观也从来不是撺掇大家盲目地买买买,平时种草安利的推文也会有意避开流行和爆款,作为内容的传输者,我们一直都警惕不要引导大家陷入消费主义的误区,安利完毕都会在末了提醒大家“适合自己最重要”。网络上太多的毒鸡汤都在鼓励年轻人买买买,但从来没说花呗和欠下的信用卡怎么还。在纷扰的物欲面前,还是节制些好。

不是刻意想要批判拜金主义,有的人就是喜欢数不清的口红包包鞋子物欲横流的样子,随意放纵或自律节制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后者,关于“极简主义”。

Minimalism

社交媒体热衷把极简主义和性冷淡挂钩,好像就是细细的线条、大片的留白、清冷的色调……一副厌世又清心寡欲的样子。作为极简主义的半个爱好者,想要给它正个名——“极简主义并不是反消费主义,而是对物质附加属性的重新审视。”

极简衣橱

老早前就给大家分享过,极简衣橱并不是意味着一柜子的基本款和黑白灰,对热衷穿衣打扮的人来说,这样也未免太残忍和无趣。在极简主义之下,你仍然可以自洽地享受着装带来的认同感,当然前提是你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

经年累月的风格驯养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口味只有单一一种,一直偏好的都是某种特定的风格和几个特定的牌子。能长久相伴的,也一定是质感良好的单品。

梳理清楚穿衣的风格脉络后,购物时的目标就明确了许多,不用每个月为了追赶潮流花一笔钱,不往衣橱里堆“上一季”的东西。时尚不应该是累赘与负担,拆快递的新鲜感是很棒,不过那些穿着有情感记忆和共鸣的衣物的感觉同样非常好。多注重品质而不是款式和潮流,让衣橱里都是自己喜欢的单品,没有一件鸡肋,也不必担心第二天要穿什么,你会体验到其中的愉悦和放松感。

当然这番话也不是抨击快时尚又鼓励大家买高价的意思,原则还是舒适与适度。

记得一直欣赏的某个女明星晒了一张照片,底下评论说见衣服出镜好多次,她回:“是五六年前买的,功能或内容没有更新的东西不需要买新的”,这一理直气壮的回复又让人好感倍增。这个世界上的衣服太多了,光是一个季度一变的流行就已经让人感觉负荷。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衣物来装点生活。

品牌的话不做过多推荐,。它轻松自在的气质在lookbook中就可以感受得出来,用建筑、阳光、自然营造出来的氛围是十分惬意的。对了,COS最近在打折,大家可以移步过去挑一挑有没有值得入手的。

生活习惯:断舍离

网络上有个热门话题:“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热评之一是“定期扔东西”,作为一个有一些整理强迫症的人,私以为是。

有部日剧叫《我的家空无一物》,虽然女主麻衣偏执的整理癖有些极端,但强迫症看完会觉得神清气爽,还能有效地治愈那些多余的购物欲望。画面拍得很原木色、空荡荡的房间、大量的留白、阳光倾泻在干净的地板上……“扔东西”这一看起来日常随意的行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是关于“重要性”的理解和反思——这也是“less is more”的要义。

对我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要果断扔掉。“断舍离”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扔东西会上瘾。家中的“堆积如山”乍看是足够温馨,但也让人担心铺天盖地的混乱。过度冗余的生活总是平添负担,而且也会制造焦虑。

消费主义的圈套让我们不断地往家里囤积一堆无用的东西,也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某种心理负荷。定期扔东西能整理自己的思绪,审视过去一段时间的生活。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东西越来越少,只留下自己喜欢的并用心维护。断舍离可以让你思考每一件物品的价值和意义,将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事物上,也能约束自己killing time的行为。

这一整理思路还被衍生到了人际交往中,一样十分受用,清理不必要的人际关系,不去执拗于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生活会变得健康而高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33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