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经常有人说自己上火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而且身体还会出现一堆不适。不过说到上火,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上火了,在中医眼中,身体的不同部位上火,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要想降火,还需要找出“火源”,也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
火在“肝”
肝火旺盛,是非常常见的上火部位,特别是现代人经常熬夜,加上抽烟喝酒,对肝脏的伤害都特别大,很容易导致肝脏上火。
肝火旺盛时,身体很多部位都会出现症状。比如肝火旺盛的人,会出现头晕头痛的表现,还会表现出口干口苦的症状,而且肝火旺盛还会经常出现暴躁不安的情绪,所以,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经常出现抑郁的情绪,很可能是肝脏上火了。
肝火旺盛的人心情烦躁,也很容易失眠多梦,而对于女性来说,这些又会引起月经不调出现。
对于肝火旺盛的人来说,可以选择金银花泡水来降降火气。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强调金银花能够治疗红肿热痛等上火问题,很多凉茶也常选择金银花制作,因而,肝火旺盛不妨试试金银花茶。
要降肝火,也可以按摩合谷穴,也就是虎口,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100次左右,可以有效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口干、失眠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按揉太冲穴,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如果用力按这个穴位感觉到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需要常按摩,按揉时从穴位下往上推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火在“胆”
《张氏医通·火》曾记载:“目黄,口苦,坐卧不宁,此胆火所动也。”说的正是胆腑上火。胆火旺盛,患者则出现口苦、坐卧不宁等表现,而且有些人晚上睡不好,风吹草动就惊醒,也是因为胆火旺盛引起的。
很多人不知道胆火旺盛的危害,但所谓“肝胆相连”,胆腑火大,势必会“烧”到肝脏,又因此影响到其他器官,因此,火在“胆”,要“灭火”。
要灭掉胆腑的火,可以按摩风市穴,只需要站起身,将双手下垂,中指的指尖碰到的位置就是该穴位。风市穴具有促进胆经循环的功效,可以用手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将胆火泻下去,还能缓解失眠等问题。
另外,还可以通过敲打胆经,以此促使气血循环,不过胆经其实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一般敲打的胆经位置主要是大腿外侧几个穴位,如环跳穴、风市穴等。敲打胆经最好选择在早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间段,以促使胆经循环,将火气排出去。
除此之外,降胆火,还能选择青蒿等中药材,《本草新编》中认为青蒿“泻火热而不耗气血”,则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温病条辨》中也提到青蒿主治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发热口渴。
火在“脾”
脾,中医认为是后天之本,起着调节血液循环,运输营养成分的作用,与水湿和代谢有很大的关系。脾脏上火,则水湿代谢异常,因而全身营养吸收受之影响,许多孩子因为脾火旺盛,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脏一旦“着火”,则会出现精神抑郁、大便溏泄、消化吸收异常的表现。由于脾火旺盛,水湿代谢异常,身体还会出现水肿,口干舌燥,甚至嘴唇干裂出血,而要是脾火夹杂湿气,则会舌苔白腻,口中发苦。
出现这些情况,降脾火是关键。可以按摩隐白穴,位于大脚趾最后一个关节的内侧,按摩穴位100次左右,使其出现酸痛感即可。这个穴位是脾经的重要穴位,按摩穴位,可以健脾回阳,去除脾火。
还可以按摩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这个穴位是脾经合穴,能够调节脾脏功能,改善水湿代谢情况,疏通水液,泄火气。
火在“胃”
常吃油腻食物,或者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导致胃火旺盛,如果经常感觉口中有酸味,说明体内存在胃火,而且如果同时出现口臭、便秘以及胃酸等问题,那就肯定胃火旺盛。
要泻胃火,可以按摩内庭穴,这个穴位是胃火的克星,按摩内庭穴可以去胃火,有条件的人还可以进行针刺疗法,效果会更好。
驱除胃火,还可以点按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经经气的结聚之处,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胃经经气运行,消散胃火。中脘穴在肚脐上四寸的位置,每次点按或者按揉中脘穴2、3分钟,使皮肤出现发热即可。
都是上火,但不同部位的上火,不仅表现不同,降火方式也不同。因此,在降火之前,一定要明白到底是哪里上了火?
参考资料:
心火旺,失眠;肝火旺,暴躁;胃火旺,口臭……一招去火,做好身体消防[N].江西省中医院.2018.02.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7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