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永远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所以,iPhone11价格一下调销量就上窜;所以,本就低价的拼多多双11再来个百亿补贴,当然会就从京东天猫抢了不少的消费者。
而价格补贴下的疯狂促销,消费者当然会从中获益。看看下面这些电子产品的对比价格,谁会便宜的不买非要买贵的?
疯狂烧钱、不惜亏损、低价+补贴,目的唯有一个抢流量,这算是互联网企业的传统老套路了,各大巨头莫不以此起家,最狠的是亚马逊,亏了20多年才盈利,贝佐斯和他的投资人堪称神经坚强的钢铁战士。
但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在疯狂烧钱之后失败退场,因为它们等不到IPO或盈利的那个日子,甚至根本就没有实现盈利的机会。而企业挣钱,本应是最基本的商业常识。
拼多多的发展不可谓不迅猛,四年时间成长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上市公司之一,市值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美团,超越打拼了20多年的京东和百度。靠的是什么?低价!
与此相应的,是拼多多的亏损,此前三年亏了100多亿,2019年每个季度也都亏十几亿。而百度,虽然市值低,但早就盈利了,2018年度的净利润是276亿人民币,所以它才有实力开发AI和自动驾驶。京东2018年度收入达到462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5亿人民币,而且京东有大规模自营、有京东物流等重资产,在收入量级上远不是拼多多能比的。
那么,亏钱补贴疯狂做规模的拼多多,会不会是电商领域的ofo小黄车?
2017年的共享单车盛极一时,资本追捧,全面开花,风行全国,甚至被吹捧为新四大发明之一,ofo和摩拜大打补贴战,1元月卡免费骑。然而,最终怎么挣钱呢?
如今是一地鸡毛:ofo几乎销声匿迹,摩拜换了东家后数量少了很多,哈罗和青桔后来居上,骑行的价格也节节升高。再也没有了疯狂的补贴大战,但这才是可持续的正常商业状态。
很可能,拼多多这一波低价逆袭是电商领域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以亏损换流量”,然后就是残酷地洗牌。在日趋严峻的新的经济环境下,资本对亏损的耐心和容忍度将越来越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24010.html